探讨 | 2018年暑期档启示录:大lP+大卡司正在崩盘?

  文 │夏天

2018年的暑期档堪称一部现实版“反转剧”,备受期待的都扑街了,不被看好的都火了。

昨日(8月20日),命途多舛的《如懿传》终于顺利开播,却还是没能摆脱“水逆”命运,没有凭借剧情和制作引来赞誉,反倒因为“广告乌龙”“米老鼠耳环”被送上热搜。即便拥有国剧顶级卡司配置,还是没能阻挡其口碑、数据和豆瓣评分遇冷的境遇。无独有偶,同样有“大IP+大演员”强强联手的大制作《天盛长歌》,开播十几日来,收视及网播表现均不尽人意。

斗争激烈的暑期档,耗巨资拍摄的高热度影视剧表现令人唏嘘,反倒是《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烬如霜》《媚者无疆》《镇魂》此类非“大演员+大导演”加持的影视剧引发收视狂潮。

早在一个月之前,唱衰“流量明星”的声音此起彼伏。《甜蜜暴击》播出成绩“没有甜蜜,只有暴击”,被视为初代流量们的业务能力“疲软”,《武动乾坤》市场表现低于预期,还能归结为“大IP+流量明星”好景不再,而《天盛长歌》《如懿传》此类大演员加盟的大制作剧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大IP+大演员”的黄金法则也成强弩之末,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市场是最好的验金石。种种迹象表明,如今的影视市场,崩盘的不仅仅是“流量明星”,市场正面临摧枯拉朽的颠覆与变革。“内容为王”时代或全面到来。

“爆款公式”的探索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IP+流量明星=爆款”曾是影视圈屡试不爽的成功“定律”。近几年的爆款剧《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楚乔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是此类模式下诞生的产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狂揽下300亿播放量,一时风头无两,没有“流量明星”的影视剧就只能敬陪末座。

从2017年开始,“大IP+流量明星”模式就没那么灵了。尽管数据显示,2017年电视剧收视率排行TOP10中,有一半是“IP+流量明星”的组合。看似风光无限的成绩,仍掩盖不住更多“大IP+流量明星”影视剧沦为炮灰的事实。

敏锐的从业者们早已察觉“大IP+流量明星”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纷纷升级出“IP+流量演员+老戏骨”“IP+流量演员+大导演”“IP+大演员+大导演”等黄金组合拳。

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来越多电影演员、大导演入局影视剧角斗场。周迅、陈坤、倪妮以及老牌导演张黎打头阵,《如懿传》《天盛长歌》《武动乾坤》率先播出,还有章子怡、汤唯、冯小刚、陈凯歌等一众电影大咖参与的影视剧蓄势待发。

在“注意力经济”之下,老戏骨、大导演、大演员与“流量明星”所产生的“明星效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被市场寄予高度期望的“爆款”预备剧,剧集质量虽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在宣传造势上,与后者实际并无“质”的区别,甚至效果更甚。

一部爆款剧的宣传仅凭“黄金班底”还不够,与大卡司阵容相匹配的,是愈加精良的“服化道”“摄录美”。在《琅琊榜》《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大剧凭借正剧范儿,顶着“制作精良”的标签备受好评后,越来越多影视剧在制作上下功夫,“服化道”“摄录美”已晋升为影视剧的一大营销“卖点”。

以暑期档为例,古装剧《如懿传》《天盛长歌》《延禧攻略》中,除《如懿传》前两集如懿妆容受诟病外,整体“服化道”“摄录美”皆可圈可点。

此前,金牌监制陈国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电影大咖争当监制,是“因为市场快速放大,我们的评判元素稀缺,就是说你判断一个项目能成或者不能成的元素过于稀缺,所以你要往上贴标签。”

与之类似,在影视剧商业价值评估体系尚未成熟之际,越来越多影视剧热衷贴标签。一部剧集齐“大IP+大演员+大导演+精致服化道、摄录美”几大要素,在很多从业者看来,就已经十分具备爆款相了。

“爆款公式”为什么不管用了?

在升级后的“爆款公式”驱动下,越来越多优质资源涌向影视剧市场,这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为什么反而催生出让观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良心”作品?答案莫衷一是。

与投资近3亿,演员片酬加起来仅2400万,迎合市场打造的“爽剧”《延禧攻略》不同,有大演员加盟的影视剧,往往有黄金班底加持,在演员分走大部分酬劳的同时,还担负着更高的影视创作诉求。

因此,在内容创作上,由大卡司加持的影视剧,受个人而非市场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与此同时,在创作者的创作坚持下,对市场期待亦可能出现认识偏差。

大制作《九州海上牧云记》因集数过多太冗长,上星之路上被要求剪辑时,主创不愿放弃饱含心血的镜头,该剧在网络播出后,仍旧因为设置宏大,剧情拖沓成绩表现不如预期。《如懿传》导演汪俊在接受骨朵采访时亦曾表示,《如懿传》更像是一部古代家庭剧,“一个深刻的戏,商业性会弱一些。”

《武动乾坤》中导演为了展现拳拳到肉的“力与美”,在第一集中设置15分钟的打斗情节,于观众而言更像是一场一厢情愿的荷尔蒙表达。由于种种原因,剧版《天盛长歌》在原著基础上添加不少权谋戏份。

在一味迎合观众的市场大背景下,有创作者忠于表达,难能可贵,亦值得尊敬。然而影视剧却因此掣肘多多,大卡司不一定能发挥出最大的商业价值。创作出符合观众期待的作品,没那么容易。

吴宇森导演曾说过,“现在的大片,以为千军万马就是大片,我的《赤壁》也犯同样的毛病,剧本比较薄弱,太多的篇幅放在场面上,故事缺乏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这是功力不足。”

如今的影视剧,亦开始出现类似的光景。升级后的“爆款公式”,集结了大制作+大卡司+大演员+大导演,由此炮制而成的影视剧,重形式而轻内容。

电影凭借大卡司,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剧情虽不尽如人意,演员演技弥补,特效加分,两个小时里“眼睛一闭一睁,吐吐槽也就过去了”。而于观众而言,影视剧长达几十集,并非“一锤子买卖”。剧情配不上卡司和演技,光是质感好也只能博一时的好感,若想吸引观众持久追剧,影视剧不仅需要大演员、大导演,更需要能讲好故事的好剧本。

“内容为王”时代或全面来临

网生时代,影视剧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更忠于自己的感受,“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观剧行为更为理智。影视剧开播时,能凭借“大演员”吸引来观众,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剧本硬伤很难被演员光环掩盖。没有好好讲故事,即便有大卡司加持,收视率仍会高开低走。

与之相对的,“大卡司+大制作”炮制出看似精美,实则苍白的满汉全席,反倒不如路边小吃,让人吃得心满意足。

《延禧攻略》剧情bug不少,黑莲花一路开挂的故事就是让观众看得过瘾,《香蜜沉沉烬如霜》服化道一言难尽,凭借“男女主角爱情故事谈得好”亦能圈粉无数,《镇魂》剧情槽点多多,仍因朱一龙、白宇两位演员高度还原原著,引发大批镇魂女孩的疯狂追随。

没有了大导演、大卡司、大制作,这些“轻装上阵”的影视剧,集结了大众认知度不高的新人、待翻红的艺人,演员配合度更高,创作空间相对更为广阔,似乎更懂得如何打动观众。

无独有偶,同样的情形亦发生在综艺市场上,例如首档音乐创演秀《幻乐之城》请来顶级大咖“王菲”坐镇,但整体声量与“小而美”的明星观察秀《我家那小子》有一定差距。事实证明,用大咖博取的注意力转瞬即逝,打造出观众喜爱的内容才是市场真正的“硬通货”。

然而迎合观众,并非谄媚观众。如今影视剧的市场表现,对于行业来说,并非坏事。不再迷信大明星、大演员、大导演,摆脱“流量”依赖症,回归到内容创作,认清“内容为王”是赢得市场的不二法则,是每位从业者正历经的课题。

影视节目是集编、导、演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呈现给观众的作品是集故事、结构、角色、性格、价值蕴含于统一的有机体,将生产要素单一化,很难再创作出观众喜爱的影视剧。未来,影视剧如何凭借“故事”这个内核突围,恐怕才是关键。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