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番外常态化背后: IP化开发价值衍生,本末倒置仍需警惕

锋芒智库

品牌立论 | 口碑行销 | 舆情数据 | 策略咨询


文丨戈达二(金牌舆情官)

第三季完结近三个月后,《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系列——《圆桌讲究派》已于近日上线。实际上,这已不是该节目第一次推出番外了,此前和天猫联合,在“3.8女王节”推出的《圆桌女生派》同样表现不俗。实际上,这也不是第一次打出“番外”概念的节目了。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已有了番外节目,这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大势。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番外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无论是座谈类的节目,还是真人秀和偶像养成,都有番外上线播出。而番外的内容和形式,和原节目也并不是完全趋同的关系。

《圆桌女生派》就是专门讨论女性问题的节目,而《创造101》则将镜头聚焦到了幕后,专注报道练习生的幕后生活。形式角度多样,可以说是番外的一个特征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原综艺节目的播放量我们可以看出,有番外的基本上都是爆款综艺节目,节目火爆推动番外的出现,虽然番外的播放量很少会超过原综艺播放量,但是与其他较为普通的综艺节目相比,这样的播放量仍然是较为可观的。

除上表中所列出的节目番外之外,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也同样有番外,综艺番外已经渐渐成了综艺节目的标配之一。但真正有影响力的番外则是少之又少。

番外背后

节目延伸、IP开发、经济利益

为什么番外会成为一档综艺节目的标配,其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一点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无论番外所站的角度如何,它都是围绕综艺节目本身存在的,让观众了解更多节目的内容和偶像的消息,这本来就是立足于原综艺节目的延伸。

对于节目制作方来说,综艺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热度,不断的刷存在感十分重要,而番外的存在,不仅刷了节目的存在感,也满足的观众的好奇心,更能持续的维持综艺IP的热度。

《偶像练习生》早已落下帷幕,pick出道的练习生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偶像生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档节目并没有完全离开观众的视野。《偶像练习生》的番外《偶像有新番》也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增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不断为节目和明星刷着存在感。

综艺节目IP的开发和运营一直都是热点话题,综艺番外作为一档综艺节目的衍生品,也是IP矩阵化运营的一个方面,深挖IP价值,IP价值更加直接和快速的变现,也是综艺番外存在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的综艺节目,一切唯“广告爸爸”马首是瞻。在综艺番外方面同样适用。《圆桌派》和天猫合作的《圆桌女生派》,以及与《天龙八部》手游合作的《圆桌武侠派》,都是综艺番外变现的最直接体现,而这样的广告合作,给节目制作方带来更大利益的同时,也扩大了合作方的广告影响力,而这也促成了一个双赢局面的产生。

 

番外变现的方式并不仅限于这一种形式,番外的存在也成为了网络平台增加会员数量的一个推手。去年的爆款综艺《中国有嘻哈》就是利用番外增加爱奇艺的会员数量的。大魔王挑战赛,Jony J返场赛,小组表演等很多内容,并没有在节目中出现,而是单另制作为一期节目,放在爱奇艺会员专享中,有嘻哈将已有的素材资源最大化利用。嘻哈大热下,为了番外而成为会员的数量蔚为可观。


本末倒置 番外的未来与担忧

综艺番外的价值已备受认可,面对越来越多的番外,我们不禁开始担忧,是否综艺番外也会像曾经的真人秀或者其他综艺节目一样,见好就上直到最后的口碑难保。

可以确定的是番外是以综艺节目为主而延伸出的节目,爆款综艺节目的存在也给予番外更大存在的可能性,原综艺+番外,让爆款综艺节目越来越火,为了更大收益,投资更多的成本也成为了必然,番外的大批量出现,是否会将综艺节目制作成本再拉到一个小高峰,我们不得而知。

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开始重视番外,既是现实,也是趋势,综艺节目试图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决心得以管窥。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会否出现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节目本身质量,而出现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这点仍然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

越来越多的番外似乎成了广告片,成了综艺节目给广告主的Bonus版本。《极限挑战》的番外《我爱挑战》由美多丝精油冠名播出,Logo变成了节目Logo和广告Logo的结合体,主持人在念口号标语之前也必定要加上冠名商的名字。很显然,综艺番外的广告痕迹要比原综艺更加明显。

番外是否会成为一个加长版的广告,这一点也同样需要引起制作方的注意,明确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话题热度都是建立在节目质量的基础上,这才是做好番外的基础。

而作为观众一方,想要看到的,也是有质量的综艺番外,内容和时长或许会与综艺节目本身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个差别也不是其粗制滥造的原因。面对番外中存在更明显的广告这一点,观众可以给予一定的宽容,但是这也应该是节目制作商将综艺番外做的更好的理由,而不是单纯的以利益为目标。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