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安的“中场战事”

年过六旬的华人导演李安,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好莱坞影评人的对立面,他正在悄悄酝酿着一场有关电影技术的变革。 每秒120帧的电影技术再次被他搬上了大银幕。 与三年前如出一辙,北美的观众对他的新作《双子杀手》依然没有买账。和好莱坞老牌影星威尔·史密斯的这次合作,外加一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筹备的电影剧本,给不少外国观众一种炒冷饭的感觉。 

 作为国际上最成功的华人导演之一,李安始终在选择冒险。三年前的《比利林恩的战事》在票房上已经扑街了。而这回,电影《双子杀手》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最终成绩,或许将决定着李安有关电影的这场技术实验能否持续下去。 把视角拉开,放眼整个电影史,技术进步终归电影产业走向升级换代的一个标志。而关于“120帧”的这场技术与商业上的较量,业内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人参与进来。 这是属于导演李安一个人的“中场战事”。 

01

阿里复星加持《双子杀手》

只为推广Cinity影院系统?

《双子杀手》烂番茄新鲜度 目前,《双子杀手》在国外的口碑依然没有多少好转,烂番茄新鲜度只有24%,影评人们似乎普遍不看好这部电影,但是观众满意度却达到了84%,并不算低。而在IMDB平台上,《双子杀手》评分仅为5.7,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双子杀手》IMDB评分 与海外口碑不太一样的是,在国内豆瓣平台,这部电影映前评分目前达到了7.1分,相对较高。并且评分以三星四星评价为主,占比达75.4%,其中四星占比人数最高,为39.0%。 尽管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不算低,但与前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高达8.4的评分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差强人意的口碑评分很可能影响到电影在国内的市场成绩。从影片在海外的票房来看,目前形势颇为不妙。北美首周票房仅为2050美元,位居《小丑》和《亚当斯一家》之后,而全球总票房首周才5950万美元,离预期票房,相差甚远。 要知道,这部由派拉蒙影业与天空之舞联合出品的影片,其总投资高达1.38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后期的宣发费用),要想收回全部成本,至少需要4亿美元的票房。 这成了压在导演李安肩上的一座大山。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 这部电影原本是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筹备的一个项目,但因为当时拍摄技术有限最终搁浅。故事在好莱坞已经流转了20多年,半个好莱坞都和这个项目产生过联系,但都不了之,直到20年后,才由天空之舞(Skydance)重启了这个项目。

 也就是说,这原本就是一个炒冷饭的项目。没有谁能想明白,为什么派拉蒙要冒险重新开拍这么一部电影?而李安又为什么要接下这么一个原本就“时过境迁”的项目。 可如果再仔细看一下投资方的话,我们就需要重新梳理下这其中的某些脉络。 原来除了派拉蒙与天空之舞以外,中国的阿里影业与复星影业也在主要投资方之列。此外,其官方发行方是近年来一直在推广Cinity影院系统的华夏影业。 结合前段时间Cinity影院系统在各类平台上刷屏,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另一个可能的结论: 这部上世纪就已经有了剧本的电影,或许原本出品方派拉蒙和天空之舞就只准备做一部小成本动作片。可在华夏影业和阿里复兴等投资方的助推下,为了推广Cinity影院系统,才改成了一部高技术大制作的电影,而这恰恰与李安对于电影技术升级的愿望一拍即合,于是双方达成了合作,由李安找来史密斯拍了这么一部电影。 所以,如果单以票房成绩来衡量这部电影的意义,其实并不公平。它所能够影响的,是国内观众的观影方式和观影体验,如同早年卡梅隆《阿凡达》的上映对3D电影普及产生的影响那样,Cinity系统所带来的新的观影体验,说不定也会让新的电影技术得到普及。 

02

以戏剧结构见长的李安

因何走上迷恋技术之路?

如果仅仅从技术上来看待李安的这部《双子杀手》,那么它至少有三大亮点。 Digital Human(数字人物 )、高帧数(120帧)、3D。 曾经拍出了《喜宴》《饮食男女》《断背山》《卧虎藏龙》等经典电影的李安,不知从何时开始,愈发沉迷于技术对于电影世界的改造。 

 转折点或许出现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为导演的李安头一次从3D电影在技术上给人带来的感官上的魅力,与此同时,他也在拍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传统2D电影所奉行的技术原则在3D电影拍摄过程所带来的诸多弊病。 这其中,就包括了电影低帧数的问题。在不少电影从业者看来,已经沿用了几百年的 “每秒24帧”几乎成了一个默认的技术规格,不容质疑。可实际上,最早的无声电影帧率甚至更低,只有每秒16帧,后来因为要有声音,最低帧率也得24帧,就改成了每秒24帧,慢慢地才成了惯例。 也就是说,即便是业界此前一直沿用的“每秒24帧”,其实也是为了提升观影体验所引发的技术升级的结果。 于是就有了后来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然而无论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是三年前的那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其叙事结构的新意与电影主题的深度,都与以往别无二致。但到了如今的这部《双子杀手》,似乎就有了点小小的改变。

在有关这部电影的烂番茄评分页面上,写着一句影评人的评语: “《双子杀手》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得到了一些出色表演的支撑,但这部科幻惊悚片却被一个令人沮丧的劣质故事所严重破坏。” 看样子,一部原本在技术上十分出彩的电影,可能要受到编剧上的拖累。 也许,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李安,已经不再是早年那个多次斩获台湾电影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李安,更不再是那个两度拿下金熊奖、金狮奖、奥斯卡金像奖,只差一个戛纳的金棕榈的李安。 正如他说的那样: “我已经不在戏剧的世界里了,我更希望电影看起来有意思。现在每拍一部电影,我都在尝试远离戏剧,用视觉讲故事。” 不管影迷们多么难过,李安如今的野心,恐怕还是更多的放在了影像技术上了。 毕竟,无论在电影的艺术成就还是商业成就上,他已经到达了一个其他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推动影像技术上的变革与进化,大概就是他正在攀登的第三座高峰。

03

制片人中心制下的好莱坞

李安作为导演的空间还有多大?

 上一部电影,李安亏了4000万美元。 这是国外媒体《好莱坞记者》在总结“2016年14部票房扑街最惨重的电影”时,所计算出的这部电影的一项数据。 它正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其回报率仅为33%。 而这回,总投资达1.38亿美元的《双子杀手》,对于李安而言,无疑是一次成本和风险都更高的赌博。 根据媒体相关消息人士的预测,这部影片会产生6000万美元的亏损。除非尚未公映的中国市场能够超常发挥,但即便如此,最好的情况也可能只是稍稍止损。而在猫眼专业版中,这部影片目前的预售票房为1893万元,算得上是不温不火。 

虽然国外人士未必能对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作出准确判断。但在一片看衰的局面下,《双子杀手》要想实现票房逆袭,恐怕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李安很清楚,站在他身后的派拉蒙、天空之舞、阿里影业与复星影业,都在陪他放手一博,赌局的最终结果也势必影响好莱坞影视公司对李安个人商业价值的判断。 问题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要想成功俘获国内观众,恐怕还要面临至少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从最佳观影体验的角度出发,每秒120帧速度进行4K模式的3D放映,无疑是最佳的。但这三大条件都具备的影院,在国内却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大批观众将注定无缘真正完整体验到这部影片在视觉上的盛宴; 第二,从此前一些观众的观影反馈来看,120帧视效的一个很大弊端就在于过于面面过于清晰让观众很难“入戏”,而电影编剧上可能存在的短板,恐怕又将放大这一劣势。 如果过不了这两关,那么这部耗资巨大的影片,也难免票房扑街,那么李安在好莱坞未来的发展前景,就变得有些岌岌可危了。 因为好莱坞与国内导演中心制不同,遵循的一向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拥有整部影片制作过程中的最大权力,即便是导演,也要听其调配。而与此同时,作为资源调配者,制片人也要为影片的投资回报承担最大的责任。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制片人中心制下,电影能够以更加科学和专业的商业模式进行运作,而不至于连年亏损。 当然这种体制下也不乏例外,如果导演的作品能够在商业上或者艺术上不断取得亮眼的成绩,那么其话语权自然而然也会有所提升。 而相反的是,如果其作品失利,那么导演也必然要遵从制片人意愿作出改变。 所以,对于李安来说,一旦这部影片票房失利,恐怕他在未来就不得不放弃影片技术升级上的这类尝试了。 可120帧的电影技术,向来是李安导演自己的坚持,他曾经在访谈说过,推动电影技术,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使命感,是一种天命。 也许回归华语电影,向内地发展,会成为李安未来一个的选择。李安也曾经说过,想与黄渤合作拍一部喜剧电影。与内地演员的合作,或许会成为他重回华语影坛的第一步。 

张艺谋与李安

 如果李安回归华语电影,可以预料的是国内的影视投资公司将会趋之若鹜,毕竟业界曾经就有过“李安和张艺谋谁是华人导演第一人”的讨论,虽然最终都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一位华人导演,李安在国内电影行业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而要想继续他的电影技术实验,国内或许会是更好的土壤。无论如何,对李安而言,推进电影技术实验,这不是一个短期内就可以轻易中止的梦想。因为正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这是他的天命。 这也是导演李安的“中场战事”。

作者 victor

责编 / 如谦

(END)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