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打篮球》实现新升级 为垂直领域拓展创作宽度

篮球只是一个载体,透过篮球,看到人与故事,也看到现实,看到自己,而“我要”就是这档节目的题眼,这不只是一句宣告,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能激励大众热血拼搏的精神。

暑期档即将结束,而综艺市场依旧热闹,篮球回归,乐队接棒,还有音乐、观察、旅行、经营等类型节目创作正酣,综艺市场即将迎来三季度的第二波“厮杀”。作为腾讯视频二轮进击的主力军,《我要打篮球》8月21日正式上线开播,这背后显然蕴含着不同的打法和目标,想要覆盖各个圈层受众的综艺在内容创新上越来越难,研发方向上会更加关注各个垂直领域,特别是潮流文化及能表达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综艺内容,将会是未来腾讯重点尝试和拓展的方向。《我要打篮球》正是这样一个能非常充分展示当下年轻人为了梦想、为了自己所热爱的运动而努力拼搏的积极且正能量的内容。 这样的目标要如何通过节目实现?作为节目出品人,易骅这个入行25年,与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共同成长的资深制作人,在面对《我要打篮球》这样一档体育类竞技综艺时,毫不讳言:“最大的难点是解决体育竞技综艺的表现方式问题。”《我要打篮球》首期节目,诸多创新和调整都有迹可循。

真人秀+强赛制

拓展垂直领域的创作宽度

进一步而言,作为最难制作的类型之一,专业体育类综艺一向是大多数制作人的禁区,究其原因,赛事逻辑与综艺逻辑难以置于同一表达空间里。 但只要有空间,就有机会,《我要打篮球》最终还是用真人秀故事逻辑中的悬念、发展、高潮、结局,将赛事逻辑包裹其中,站在大众视角讲故事,拓展了垂直领域的创作宽度,为篮球综艺撕开突破口。 讲好篮球背景下的真人秀故事,首先要让观众看得懂。《我要打篮球》在对规则、术语进行科普解读的基础上,研发了全新的“战力值”模式,领队通过发放战力值来评判一个球员的价值高低,同时战力值的高低将决定每个球员在篮球城的命运和去留。在易骅看来,懂球的人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战力值的提出,其实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读懂战术、读懂球员价值、读懂淘汰,甚至是读懂篮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篮球综艺的观赏门槛。

下一步是吸引并留存观众,也是真人秀创作发挥作用的部分。《我要打篮球》在初选阶段采用斗牛1对1、团战3对3赛制,比赛落败方直接淘汰,获胜队伍接受领队选择,有限的活动控制、肢体的直接碰撞本就加剧了对抗感,高淘汰率的压力感、成败的意外性、战力值的不确定性,都在真人秀的故事逻辑中被放大,增强了内容可看性。 此外节目增加球王赛、车轮战、3+1小全场等玩法,用全新的赛制和模式激发球员的个人魅力和能量,这将会是这个节目最好看的地方。首战告捷,强大的清北联盟、独立的女球员、草根赵强等人物形象已经初步树立,可以期待后期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

热血与“反鸡汤”并不冲突

打破壁垒的关键在于找到共性

2019年是篮球大年,第二届篮球世界杯将在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深圳、佛山和东莞8座城市举行,作为东道主,中国男篮已经提前拿到了入场券。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顶级篮球赛事,大众对篮球的关注或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无疑为《我要打篮球》创造了天时、地利。 但体育赛事所带来的男性用户,与综艺主流受众——女性用户在审美和需求上存在壁垒,同时也加剧了制作难度。继大放异彩的《这就是灌篮》后,第二年做篮球题材综艺,这个团队从领队身上获得了更多新的触动,这些触动反映在节目中,呈现出了篮球竞技、热血之外的更丰富的情感。

从篮球延伸到人生际遇,林书豪“最怕没有用百分百的努力去追一个梦想”,杜锋要把“杜锋下课”当作激励,李易峰即使努力没有换来当下回报也依然积极的态度,邓伦把不抛弃不放弃的篮球精神带到演艺生活中,在追求热爱和梦想的道路上未必一直有掌声和鲜花,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面对。节目又从对篮球的态度发散到人生态度,即使失败也想再努力一次,即使热爱不会成功也不妨碍继续热爱,这是篮球教给爱好者的道理,也是节目传递出的积极力量。 腾讯视频在篮球大年推出这档连接综艺和体育群众IP的节目,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年轻人看到充满热情、热爱的篮球人,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热爱、拼搏、协作以及自我目标的实现,同时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青春热血正能量的青年篮球偶像榜样。

在具体呈现方面,《我要打篮球》首期把聚焦点意外放在了更普通同时也更具大众代表性的赵强、矣进宏、女球员三组形象身上。“亚洲街球王”赵强是没有受过任何正规训练的草根球员,“云南滑翔机”矣进宏擅长扣篮但苦于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忽视的女球员想在男人主导的赛场上证明存在价值。节目中有非常多的“大神”,但《我要打篮球》在首期选择了这些对应领队的故事,就是希望抛出第一个问题:“我要”什么? 通过这个所有心怀梦想的人都会叩问自己的问题,通过《我要打篮球》,是为了让每个人在节目中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它不仅仅针对球迷。这种既有竞技热血又不乏冷静现实的情绪情感的传播,恰恰是更多观众能从节目中感知到的共性。 领队与球员也在这种共性中为《我要打篮球》补足了“人和”,无论是林书豪、杜锋专业,李易峰、邓伦加持,还是他们关于热爱的故事,无论是球员的励志努力,还是他们同等份热爱的延续故事,都赋予了这档节目更有底蕴的精神内涵。

基于篮球故事展开思考

“做一档能让更多人理解的篮球综艺”

纵观团队操刀过的节目,从最初偏欧美向的强模式户外真人秀,到尝试访谈互动、人际关系方向探索,再到现在越来越强化对当下的现实性的关照,这一变化在《我要打篮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节目组透露:“我们今年依然有绝杀,依然有超强的选手,依然有非常高的技巧,可是在这背后你看到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对所有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问题和困惑,基于篮球这个故事延展开的一个思考。”

篮球只是一个载体,透过篮球,看到人与故事,也看到现实,看到自己,而“我要”就是这档节目的题眼,这不只是一句宣告,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能激励大众热血拼搏的精神。节目出品人坦言:“我们在这个节目里面是有野心的,不只想做给看篮球赛的人,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更多在理想的道路上打拼和奔波的人,能够理解到这个节目,能够跟这个节目共鸣。” 无论关注的是多么垂直的领域,综艺终究是一件为大众服务的产品,吸引到更多观众观看并认可是节目价值的直接体现。伴随《我要打篮球》开播,新一轮篮球综艺热正在开启,热血的赛场,激荡的梦想,让更多观众能够在节目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找到“我要”的方向,或许就是这档节目的最大意义所在。

作者:传媒内参 | 来源:主编温静(ID:chuanmeineican)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