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4次演艺巅峰期,次次被打回原形

作者/风的孩子  编辑/郭吉安

 

黄晓明最近又栽了。

 

因在综艺《中餐厅》第三季中独裁又专制的表现,接连几周承包热搜,并获封中年版“苏大强”的称号。“我不要你觉得,我要觉得”、“听我的,就这么干”等经典台词被网友戏称为“明学”。又一次沦为大众笑点的晓明哥,不得不拾起了自黑的老路子,在线怒送冰箱试图挽回最后一丝尊严。

       

     

但这并不能剥夺围观群众吐槽黄晓明的乐趣。《中餐厅》呈现出的种种行为在网友看来堪称奇葩,但放在黄晓明身上又不觉得奇怪。毕竟以他这些年来留给观众的霸总、油腻等印象来看,这样的行为似乎更加符合他的人设。

 

但事实上,黄晓明其实可以不用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出道20年来,他明明曾摸到过四幅好牌。第一次是2001年的《大汉天子》,第二次是2009年的《风声》,第三次是2014年的《中国合伙人》,最近一次是2017年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但每当他可以通过作品一雪前耻时,都会凭借着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举动,再度打回原点。

        

       

灵性小生黄晓明的诞生

 

时间倒回到20年前,彼时22岁的黄晓明尚不知“油腻”二字为何物。没有表演天赋的他,凭借一副好皮囊被北京电影学院的崔新琴老师选中,成为了赵薇、陈坤的同班同学。因外形俊朗的原因,他在大学毕业期间就接到了多部主演的影视作品。

 

但前期的两三部作品都尚未掀起水花,直到2001年的《大汉天子》。这部剧的出现奠定了黄晓明在内地娱乐圈中头牌小生的地位,同时也被后来的观众评价为是黄晓明的演技巅峰。刘彻一角曾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有人因为这个角色而不愿意加入“嘲明大军”中。

       

       

而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黄晓明却没有琢磨过要用什么技巧和方式去诠释刘彻。他只觉得自己年轻、冲动、有韧性,就要把刘彻这种无畏无惧的气势演出来,哪怕合作对手是陈道明,自己也不能怂。

 

可以说,《大汉天子》中的刘彻其实就是20岁出头的黄晓明的真实写照。他塑造了一个真实、饱满、令人过目不忘的刘彻,误打误撞的成功了。当黄晓明在很多年后成为“油腻”代言人时,观众回忆起《大汉天子》时还会痛心疾首的说一句:他曾经也是很有灵性的演员。

 

初出茅庐的黄晓明是非常幸运的,起点高,口碑好。如果当时的他懂得什么叫“爱惜羽毛”四个字,或许也不会是如今这般场景。

 

但早期的黄晓明也没有快速跌落。2008年之前接拍的《神雕侠侣》、《新上海滩》等作品虽未达到口碑爆棚的地步,黄晓明版杨过也曾因夸张的演技受到了一些吐槽。但整体的市场反响尚可,被评为最符合原著的06版《神雕侠侣》口碑也不差,对黄晓明来说不算是减分。

       

       

可问题就在于,年轻气旺的黄晓明因连续接到多部经典大IP作品的邀约,让他觉得成功来的如此容易,而逐渐的有些飘了。

 

跌于《鹿鼎记》,起于《风声》,败于《泡沫之夏》

 

“人在成功的时候容易迷失自己的心性,下意识的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一部一部戏都还挺成功的,直到后来吃亏才开始反思。”

 

很多年后,40岁的黄晓明在访谈节目中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演艺经历时,终于所有顿悟。

 

如果说《神雕侠侣》、《新上海滩》中的黄晓明逐渐的暴露了自己表演上的不足,让观众发现他并不似《大汉天子》那般完美,那么《鹿鼎记》的出现,则让网友心入死灰:《大汉天子》的那个黄晓明已经死了,有灵性的黄晓明是不会允许自己以这样浮夸、做作的姿态出演韦小宝这个角色的。

       

       

但观众实在高估了30岁的黄晓明。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独生子黄晓明从小生活在父母为他搭建好的安全堡垒里,中学时期妈妈还要拉着他的手送他上学放学。即便是成为演员后,黄晓明在做任何事之前也要先问过妈妈的意见。父母将他保护的很好,以至于放慢了他的成长速度。

 

30岁的黄晓明依然是20岁的心态,他天真的以为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努力的做好自己选择的事,结果就一定不会错的。

 

可《鹿鼎记》让他栽了。观众开始意识到,黄晓明的确不是一个会演戏的演员。他的表演始终无法跳脱黄晓明本人而做到与角色相融合。这对于当时人生经历匮乏、无法与角色产生共鸣感的黄晓明来说,的确是他的劣势。

 

若说黄晓明身上还有什么值得庆幸的事,那就是他虽然不会挑戏、看起来又不太会演戏,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

 

2009年,一向以正面角色示人的黄晓明冒着风险接拍了电影《风声》,出演反派角色日本军官武田。出人意料的是,鲜少饰演反派的黄晓明竟演出了武田的阴险、狠辣和毛骨悚然。这个角色也让他获得了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为他临时掰回了一局。

       

       

观众开始发现,黄晓明并不是不会演戏,他需要好剧本、好团队、好搭档的共同扶持,才能发挥出最好的表演状态。但在大多数时候,黄晓明选择剧本的方向都是不尽人意的。

 

《风声》过后,好不容易获封“演技派”的黄晓明又立刻拍摄了一部偶像剧《泡沫之夏》,随即再度打回原点。

 

《泡沫之夏》可谓是黄晓明演艺生涯中的一大痛点。若没有这部剧,黄晓明的黑点充其量就是演技一般。但“花美男”洛熙的邪魅一笑,却让黄晓明自此被贴上了“霸道总裁”的标签,以后无论演什么都很难跳脱。

 

可黄晓明接拍《泡沫之夏》的心态其实很简单。在拍摄过《新上海滩》之后,黄晓明就想再出演几个带有偶像性质的角色,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很多年后的黄晓明终于明白,有些角色类型在当时的基础上并不是用来提高的。但他明白的似乎实在太晚,以至于他这些年来走了不少的弯路。

 

祸不单行,在拍摄《泡沫之夏》期间,一则黄晓明垫砖和身高180cm还穿着高跟鞋的女演员搭戏的拍摄花絮被曝光,他的身高随之成为嘲点。演唱的奥运歌曲因英文发音不准,导致“闹太套(not at all)”一度成为了黄晓明的代名词。

 

这些扑面而来的争议、嘲笑,对于从小生活在安全堡垒中,一出道便是高起点的黄晓明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他尝试通过微博为自己辩解,表明立场,但嘲笑他的依然会笑。那期间,黄晓明患上很严重的抑郁症,他开始害怕出门,因为他觉得连狗看他的眼光都是异样的。

       

       

身高、英语并不是实质性的黑点,从某种角度上来看,黄晓明因为这两件小事被骂到抑郁实在是不值得。但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来看,这些黑点之所以会成为黑点,都是建立他角色带来的冲击力之上的。

 

如果他在当时是一位令观众信服的好演员,那么这些都绝不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连数次转型失败,

直到遇见《中国合伙人》

 

吃了亏的黄晓明意识到自己要转型了,他不想做一个被人指指点点的偶像派,于是他开始急于摘掉自己身上牢固的“偶像”标签。

 

黄晓明的转型之路与如今的流量小生比起来并无两样,都是通过接拍大制作、大团队的影视作品,出演此前从未演过的角色,试图达到自我突破的目的。

 

2010年,黄晓明出演了陈凯歌指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搭档是葛优、王学圻等资深演员。黄晓明在影片中饰演因被毁容脸上有一道长长伤疤的韩厥。在电影拍摄期间,黄晓明不断和化妆师强调:把我画的再丑一点。

       

      

那时的黄晓明又天真的以为,只要变得不帅了,大家就不会说他是花瓶了。但事实上,偶像派和实力派的标准,并不是靠颜值来定义的。《赵氏孤儿》虽然有着优质的主创团队,但故事虎头蛇尾,韩厥一角也没有发挥出人物的真正作用,导致他这次的转型并不成功。

 

后来的《血滴子》和《匹夫》也类似,黄晓明执着于通过出演穿着狼狈、满脸泥土的硬汉来证明自己不是偶像派。他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没有人想过或者能够点醒他。

 

直到2013年,一部《中国合伙人》让黄晓明再度打了一波翻身仗。

 

黄晓明曾说,成冬青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他们的职业虽然不同,但成冬青骨子里的拼劲儿、执着、懦弱、自卑、憨厚都与黄晓明本人非常契合。本色出演让黄晓明凭借此电影一连获得了金鸡、华表、百花三冠影帝。

即便黄晓明过去太多糟糕的表现无法立刻获得所有观众的认可,但至少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了,黄晓明还是有药可救的。

 

可就像是开篇提到的那样,黄晓明特别擅长将一把好牌玩儿烂。对于演员来说,想成功转型或是得到稳定的好口碑,至少要三部好作品的铺垫。而黄晓明常常在给了观众希望之后,又飞起了一脚踢碎了那本就不太稳固的期望值。

 

满血复活《琅琊榜》,

尴尬败落《中餐厅》

 

从《中国合伙人》到《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间共5年的时间,黄晓明扎堆上线了14部影视作品。且7分以上的作品空白,及格作品只有电视剧《精忠岳飞》一部,4分以下的作品却占了5部。

       

       

曾在《中国合伙人》成功之后,承诺要为中国电影事业做贡献,要陆续带给观众好作品的黄晓明犹如幻影。

 

但黄晓明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他当然有拍摄好作品的诉求,只是态度不够坚定。黄晓明或者说是其团队,从未为他定制过正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这致使黄晓明常常没有头绪,在作品的选择上很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所影响。

 

导致黄晓明继续大量接拍烂片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不懂拒绝”。因不想看到认识的制片姐姐赔钱而临时救场0片酬出演儿童片《玛德二号》,为了支持(前)经纪人黄斌首次指导的电影而出演了最终仅有3.7分《何以笙箫默》,3.1分的《神奇》也同样是为了帮朋友一个忙。

       

       

后来的黄晓明意识到了好人缘不能当饭吃,做好人的前提是对彼此有提升,而不是互相消耗。帮了太多不该帮的,最终把自己坑了。“感性”尚可以解释黄晓明接拍部分烂片是带着善意的出发点,但这并不是他沦落至今的全部因素。

 

缺乏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剧本和对市场的认知,才是黄晓明的致命伤。

 

2015年,首次挂名出品人的黄晓明主演了电视剧《锦绣缘华丽冒险》。站在生意人的角度,黄晓明不得不考虑剧集的商业化能力,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民国虐恋题材是会有市场的。于是,他在剧中主演了爱秀胸肌的霸道总裁左震。这与他曾经说过的转型完全背道而驰。

 

曾在2011年因档期原因错失《步步惊心》的黄晓明,在2017年却抓住了出演同为桐华原著所改编的电视剧《上古情歌》的机会,而这部剧从剧情到造型无一处讨喜,最终的评分只有3.1分。

       

       

即便黄晓明在2015年换掉了经纪团队,减缓了影视作品的拍摄频率。但黄晓明挑选剧本的眼光却始终不够令人满意。

 

典型如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不能理解《太平轮》、《横冲直撞好莱坞》这两部作品观众为什么不买账,他本以为有顶级团队、超强阵容打造的影片不应该是这个结果。在接拍之前,黄晓明的确是奔着拍好作品的念头去的。可却常常事与愿违。

       

(资料来源:橘子娱乐)

 

能否出演到好作品力挽狂澜,对于黄晓明来说更像是在撞大运。当然黄晓明也有选对剧本的时候,虽然几率并不高。

 

2016年底,《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官宣阵容,曾错失《琅琊榜1》的黄晓明终于与侯洪亮导演展开合作,在剧中出演萧平章一角。因有珠玉在前,第二部难免会被拿来比较,且黄晓明出演的角色又不是主角,怎么看都不讨好。因此在接拍之前,团队和粉丝都是极力反对的。

 

出人意料的是,黄晓明这次竟然赌对了。在团队、剧情、角色人设全部过关的情况下,黄晓明演出了萧平章的成熟、隐忍和睿智。同时,他在三年前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无问西东》也在此期间上映,影片的好口碑再度为黄晓明加重了砝码。

       

       

当时,一位黄晓明的粉丝发布长文抒写感想,称过去几年一直不敢说自己喜欢的明星是黄晓明,因为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嘲笑,这一次她终于可以骄傲的说出偶像的名字。黄晓明看过后回复粉丝: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这本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在黄晓明和他的粉丝终于可以抬起头来的同时也说明,即便观众对黄晓明一直抱有很大偏见,但只要他交出了好作品,这种偏见就会自然而然的淡化。40岁的黄晓明终于迎来了演艺生涯中口碑逆转的第4个转折点,他下定决心要放慢脚步,多花时间去挑一些好剧本。

 

《无问西东》过后的两部作品《你迟到的许多年》和《烈火英雄》的口碑可以算是差强人意,并没有前几次快速和明显的下滑。也许再等来一部7分以上的作品,黄晓明就可以一雪前20年的耻辱,正式在不惑之年成为演技派。

 

然而,7分以上的作品尚未到来,却猝不及防的等来了《中餐厅》第三季。黄晓明在综艺中的一系列行为和语言令观众匪夷所思,这对风评尚未完全反转的黄晓明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综艺节目擅长将明星的某种特点放大,而任何人的缺点被集中渲染过后,可能都是无法直视的。一部综艺节目的呈现,并不能为黄晓明的人品、行为动机盖章,但这并不是这件事的重点。

 

黄晓明曾在易立竞的《立场》访谈中表示,自己还没有做到成为演员,现阶段他还只是个明星。好演员,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曝光率,只拿作品说话。

 

但目前的黄晓明似乎还无法舍弃娱乐圈的喧嚣和热闹,而对于像他这样思维简单的“老好人”来说,越多的曝光就意味着负面新闻爆发的可能性。40岁的黄晓明说过他自己终于开始长大了,可42岁的黄晓明却用实际行为反驳了过去的自己:我依然还在成长中。

 

 

他开始通过送冰箱,自嘲玩梗来试图洗刷自己被打在身上的“油腻”、“自负”等标签,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一套似乎也是管用的。在他自嘲的微博下,网友把那些匪夷所思的发声编成了段子,齐刷刷笑着说“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然而即使通过这样的危机公关挽回了一些口碑,也不免被大众再次简化为“玩梗”代言人。一如大碗宽面之于吴亦凡,锦鲤之于杨超越。这样的称谓将在很长时间伴随着他们,成为持久的烙印。

 

而年轻的杨超越和吴亦凡或是路线选择不同,或是时间足够,还有大量的回旋余地。但是对于42岁的黄晓明,这样的自嘲式安全堡垒终究又让他在实力派的道路中越走越远。毕竟一个好演员该让人记住的永远是作品,在大众心中的定位永远需要不那么“清晰”,才能避免被打上固定的印象标签。

 

只是不知道,当下阶段的黄晓明,还有这一股子拼劲,想要做一名实力派演员吗?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