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因机场事件被“封杀”背后,是小众音乐人与主流大众的冲突?

作者/Crystal

 

十年前唱着《狮子座》的曾轶可,应该没想到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又“火”了一把。

 

在被几大官媒点名批评后,摩登天空在官方微博中宣布,曾轶可将不参加长沙草莓音乐节的演出。而在《我是唱作人》决赛预告中,已经把原来4vs4的赛制变成了3vs4,并且直接删去了曾轶可的片段。

就曾轶可是否“被封杀”一事,河豚文旅联系了摩登天空相关人员,对方表示:“目前一切工作暂停,此后的计划还不知道。”

 

作为一个独立音乐人,在主流视野里消失已久的曾轶可,如何会引发如此大的舆论热点?除了她自己本身行为不当之外,显然,她在事件中的态度,激怒了大众对于明星特权的抵触心理。

 

        

观察近两年的音乐市场,因为“黑点”而出圈的音乐人不在少数,仅摩登天空旗下,就有PG One、宋冬野等相继“出事”,如今曾轶可又遭遇舆论风波,不禁让河豚君有一个疑惑——当曾经小众的音乐人纷纷走入主流视野,谁来帮助这些原本满身棱角、野蛮生长的音乐人,与公众从容沟通?

曾轶可“很刚”,还是“很傻很天真”?

 

让我们来回顾下整个事件里曾轶可的表现。

 

6月17日下午,曾轶可在微博上发布长文@首都机场 官微,说自己在机场过边检的时候遭到工作人员(事实上是边检民警)的“刁难”,文中言辞激烈——“还说我骂你,在有严重工作错误的情况下,骂你全家又怎样”,并配图曝光了边检民警的警号与照片。

 

       

在官方并未给出回应后,当天晚上曾轶可又在微博上发出了一条露脸的、更为清楚的照片,还配以三个吃瓜表情。

 

6月20日,“北京边检”通过官微通报了曾轶可事件详情,指责曾轶可不配合机场检查并对民警爆粗口;随后人民网也对此次事件也发表了“人民快评”:奉劝有关明星,自我膨胀、以身试法,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6月20日下午15点,曾轶可在自己的微博小号发布道歉,还原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在文中她还是写着:“此人如同对待畜生一样,态度及其恶劣,语气有激怒的成分”,显然直至道歉阶段,她依然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在一位追随曾轶可多年的粉丝看来,机场的事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曾轶可本身就是一个“性格很刚的人”。

 

然而,在整个事件之中,曾轶可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是,是在网络平台对边检民警出言不逊,并披露了民警个人信息及照片,最终导致了北京边检的舆论反击。

 

根据北京边检描述的信息,虽然曾轶可在机场出现了不配合检查,并对民警爆粗口的情节,但警方并未对其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而是对其批评教育之后,予以放行。

 

但是随后,曾轶可在微博上的接连质问,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的严重性,与其说是“刚烈”,不如说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状态。

 

当时光倒推回十年前,快女时期的曾轶可,就是当时舞台上的一个“怪咖”。颤抖的绵羊音,只学了三个月的吉他,和弦都按不准,就敢唱着自己的原创上台,其极具争议的形象,迅速成为了当时的话题人物。

 

       

当时的曾轶可,就如同现在的杨超越,喜欢她的人极其死忠的喜欢,但是不喜欢她的人,就无所不用其极的用各种手段去攻击她。

 

在高晓松看来,能写出“飞鸟离去的忐忑”这种歌词的曾轶可,极具有音乐天赋,她最珍贵的不是唱功,而是音乐里独一无二的,风格化的东西。

 

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独立音乐这个名词,但是曾轶可音乐里的个人色彩,极具有辨识度的嗓音,已经非常有独立音乐的雏形。在签约天娱的八年时间里,曾轶可是在同届选手里最快出专辑的,公司后期也捕捉到了她独立的属性,让她与左小祖咒进行合作,但是曾轶可一直没有做到真正的自己。

 

直到2018年签约摩登天空,许多人才觉得曾轶可终于走对路了。从曾轶可的微博中就可以看出,在2012年,她更多分享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且很沉默寡言,而到了18年之后,她的微博相册里,在音乐节舞台上画着烟熏妆,抱着吉他的曾轶可,成为了她心中最满意的自己。

 

当曾轶可遇上了摩登天空,可是说是一个奇怪的人进入到了一群“怪咖”之中,反而成了正常人。同时,摩登天空松散的艺人管理模式,也给了曾轶可非常大的创作自由度,但是隐患也在于此。

 

“佛系”的摩登天空,“难管”的独立音乐人

 

在整个事件中,曾轶可所在经纪公司摩登天空对于事件的公关态度,成为了许多粉丝诟病的一点。还有粉丝在微博抱怨说:“公司的危机公关能力不够,不应该等到舆论发酵到那么严重再回应”。

 

一位经纪公司的宣传人员告诉河豚文旅,曾轶可这种事,在自己手里基本不可能发生,因为旗下平日艺人的微博,基本都是由工作人员代发的,更重要的是,一般艺人性格不会性格太锐利,这种事情上非常“分得清轻重”。

 

几年前,摩登天空CEO沈黎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独立音乐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是疯子,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人,或者是太过偏执的人”。但是他愿意去尊重艺人的音乐理念,所以摩登天空艺人经纪部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在是处理麻烦,就像在“修复一款产品里的缺陷”。

 

一位亲历过PG One事件的前摩登工作人员麻子也对河豚文旅回忆说:“当时简直就像一场噩梦,每天深夜还在跟客户谈合作,第二天一睁眼就是看微博,害怕又上热搜了,直到现在都有心理阴影”。

 

如果说传统音乐经纪公司对艺人的模式是“保姆式”的大包大揽,那么摩登天空对于旗下音乐人的管理就是自由的“放养”,在其中的角色更像一个居间人、中介的角色,并不会对艺人加以严格管控。

 

类似模式,在国际上最成功的例子,是全球最大的代理经纪公司CAA。

 

 

根据河豚文旅(id:hetunwenlv)了解,摩登天空下设众多独立厂牌和艺人经纪部,比如像曾轶可和宋冬野就在经纪一部,一般每个经纪人带2组艺人,而宣传部,商务部则是独立出来的部门,为全公司艺人提供服务。

 

这种经纪模式的好处在于,首先是解决了摩登旗下艺人数量众多的问题,摩登旗下聚集了摇滚、嘻哈、民谣等各色风格的音乐人,统一管理的难度非常大,而这种共享模式自由灵活,有助于各种商务合作的高效推行。

 

同时,大量签约音乐人,也降低了摩登天空旗下草莓音乐节的艺人成本。比如红花会丁飞就在微博上提及,自己当时与摩登天空签约的合同里,团队出演每场草莓的价格非常低,只有每人3.5万。而音乐节,正是摩登天空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摩登前工作人员麻子表示,许多独立音乐人是很“不服管教”的,如果一个公司不给他们足够的自由,那么他们宁愿继续“待在地下”。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内地没有比摩登天空更适合独立音乐人生存的公司,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天然缺陷。

 

比如当某位音乐人一旦通过综艺节目成为流量以后,短期内急切需要大量曝光度,这种“共享经纪”的模式显然就不适配,之前红花会和摩登天空的矛盾,有一部分就源于此。而在应对艺人的突发事件上,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曾轶可事件,虽然公司的反应速度很快,但其实也是在舆论已经发酵之后才开始处理,显然为时已晚。

 

在小众音乐文化也开始逐渐被大众接纳的当下,一家音乐经纪公司如何管理艺人,在未来需要考虑的事情显然要更多。

 

当独立音乐人逐渐走入主流,

曾轶可事件带来的行业思考是什么?

 

河豚文旅采访到一位乐队经纪人miko时,她说她并不认为曾轶可未来的音乐之路会由此终结,因为音乐人与歌手的核心价值不一样。

 

音乐人核心贩卖的是作品,他们重心是在专辑,演出这种和音乐强关联的产业上,但是艺人最赚钱的部分是品牌商业化部分,比如说代言、综艺。

 

所以对于音乐人来说,再不触及法律和道德底线的情况下,只要作品足够优秀,曾轶可就依然有她的商业价值,听众就依然愿意为她买单。

 

在微博上,除了一片对曾轶可的讨伐声外,也出现了一些力挺曾轶可的声音,认为曾轶可的愤怒更像是“没有经历世俗碾压人的简单的愤怒”,称赞她维权的姿势很摇滚。

 

也有音乐圈资深人士对河豚文旅说,“应该不会被封杀,并不是什么大事,曾轶可的核心实力还是作品。”

 

但河豚君复盘完整个事件后,也开始思考:当我们在讨论曾轶可的时候,真的仅仅只是在讨论曾轶可吗?

 

随着嘻哈,电音,乐队文化等小众音乐文化接连被综艺节目带火,独立音乐人和主流歌手的界限也在逐步模糊,曾轶可事件此次被舆论发酵到如此程度,其实也给了行业敲响了一个警钟。

 

 

众所周知,独立音乐人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坚持自我”的态度,特别是出身草根的音乐人,其复杂的生活经历就是他们的创作来源,在经历过生活磨难后依然“浑身尖刺”的状态,其乖张,叛逆,愤怒的自我态度,都是一种在音乐里展现生命力的方式。

  

但是这种“特立独行”遭遇大众审视之后,事情就不只是“表达自我”那么简单。比如当一个音乐人成为一类文化的代表符号后,他影响到的人越多,其一言一行就越会被放大,甚至会影响大众对于某种音乐文化的看法,这就是音乐人所需要思考的责任感和“公众边界”的问题。

 

而从行业的角度看,经纪公司所要承担的责任,不止是培育艺人这么简单,在政策逐步收紧的背景下,所有艺人都面临合规挑战,既包括公众形象,媒体应对,也包括税务,法务等等,曾轶可事件显然是一个失败的危机公关案例,在大环境下,行业呼唤经纪公司需要更高的专业度。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