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的文化输出:“宝莱坞”的经典与新生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国内院线大受欢迎。2017年《摔跤吧!爸爸》掀起空前的“阿米尔汗”热潮,拿下12.99亿元的票房,是该片在印度本土票房(5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5亿左右)的两倍多。2018年年初《神秘巨星》在印度本土票房只有9亿卢比(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左右),却在内地斩获了7.47亿人民币票房。而2018年另一部在引发热议的的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印度本土发行两年之后才引进内地院线,也获得了2.85亿人民币的票房。

印度电影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超越本土性的电影风格与产业模式,无论在本土还是国际视野范围内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将解读印度电影充满挑战的探索与成长历程,梳理出这一个有着极深东方底蕴的文化大国,又有着怎样值得中国电影行业参考与借鉴的发展之路。

经典宝莱坞风情:“玛沙拉”电影

1955年,印度年产影片的数量已经达到285部,跃居世界第二,其中像拉兹·卡普尔的《流浪者》就是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这部影片是娱乐和思想意义兼顾的典型“商业艺术片”,也是现代技术和传统思想方式相结合的成功之作。拉兹·卡普尔以卓别林式的表演手法成功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影片的场景富丽堂皇,歌曲优美动人,演员演技生动,成为印度商业电影的典范,对当代印度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流浪者》 来源:豆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宝莱坞”开始兴盛,“马沙拉”电影模式成为了印度商业电影的主导模式,也成为了印度电影的文化符号。“马沙拉”是印度一种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流行的调味方式:按一定比例混合各种香料并将其放入烹调的食物中,让食物更美味。而在电影中,这个概念指将各种令观众感兴趣的娱乐形式与元素,比如浪漫爱情、艳情舞蹈、暴力打斗、亲情、悬念、喜剧、美妙音乐等,混合进同一部电影中,以期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

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引起巨大轰动的《大篷车》(1971)就是“马沙拉”电影发展黄金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时至今日,“马沙拉”电影在整个印度电影产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一电影类型架空现实、远离和逃避真实生活,过于虚渺与梦幻,以及低逻辑性的叙事架构和缺乏对严肃社会问题的关照,在国内和海外观众中同样受到了质疑与诟病。随着印度社会及印度电影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矛盾日益突出。近些年来,新概念印度电影创作正是基于解决这样的矛盾而兴起。

宝莱坞的“新生”:新概念印度电影

本世纪以来的印度电影生产,是在“新概念印度电影”理念之下支撑并发展起来的,而从浪漫、梦幻的传奇故事到现实主义的题材转向,也正是宝莱坞“全球化”的重要策略。21世纪前后出现的“新概念”印度电影“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挑战以宝莱坞主流电影为代表的传统电影,在美学和内容上,“新概念”要推翻传统电影保守且敏感的标准,即在电影中展开对性别和性的表现,表现出与传统电影的背离。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当代印度电影融入了西方民主意识,对本土文化、宗教、习俗、男权、父权、教育等新旧传统展开了激烈批判和反思。这些影片在叙述方式上力求贴近生活,力求细节上的真实、自然,包括演员选择及人物造型,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强调外表的迷人或帅气,而是转向是否与角色身份、生活背景相符。

2018年,在中国内地引起一定反响的《厕所英雄》《神秘巨星》都是从女性议题出发,对传统文化礼教进行反思和批判。《厕所英雄》讲述了新娘贾耶嫁给凯沙夫后,发现家中没有厕所而坚持离婚,最终掀起一场女性厕所革命的故事。对于印度教来说,厕所代表着污浊,在家中建厕所是对神灵的不敬,然而这与人们现实生存的需求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影片中人们对于“厕所”的观念转变之路也象征着对于印度宗教中不合理教义与传统的质疑与抗争。该片最终在印度收获了超过10亿卢比(约1亿人民币)的票房。《神秘巨星》则讲述了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影片中少女对于父权与传统社会期望的反思与抗争,无论是置于印度本土视野,还是放之于整个东方文化背景,都是相当有力量的。

▲《厕所英雄》 来源:豆瓣

印度新概念电影强化现实主义立场,反对过于虚幻、“杂糅”的“马沙拉”电影,改变了印度电影传统的甜腻爱情模式,增强电影的真实性与现实因素,整体转向对现存问题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股现实主义创作热潮并不排斥商业性,甚至在反映现实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追求商业性。印度现实主义影片的大获成功,韩国一直以来的现实题材影片传统,以及中国大陆近年现实题材的崛起在亚洲范围内产生了极其有力的共振,也将在电影产业与现实层面都滋生出更重要的影响。

歌舞段落:文化符号的改良

歌舞段落一直被视为是印度电影区别于他国电影的重要文化标志,也是其国际品牌形象的重要标识。从本土市场看,歌舞是电影票房的重要保证,在推动影片的商业成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印度,制作一部影片时往往事先录制好片中的歌曲拿去营销与融资,常常出现许多电影因为歌曲先成功再推动票房的情况。《摔跤吧!爸爸》《巴霍巴利王2:终结》等影片的成功与片中歌曲的成功也是不可割裂的。然而,作为印度电影独有的一种呈现形式,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随意打断叙事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对作品的整体性与传播造成影响。

▲《摔跤吧!爸爸》 来源:豆瓣

新一代印度电影人将歌舞元素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良,弱化了歌舞的“奇观”和纯仪式元素,努力将文化符号、宗教仪轨和现实剧情、角色塑造相结合。新概念印度电影的佼佼者拉库马希拉尼执导的《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中安排了两场主要的歌舞,第一段展现大学生活场景,第二段展现女主角皮娅爱上男主角兰彻的心情,都和剧情无缝对接。这部影片中的歌舞段落,“摆脱了传统印度电影对歌舞奇观化的呈现,充分发挥文本内涵为编排依据,显示出根植于历史文化传统长久的生命力。这深深影响了新概念印度电影的发展,以至于日后印度主流电影中的歌舞审美和商业挖掘都围绕着这种特性展开。”

▲《三傻大闹宝莱坞》 来源:豆瓣

《厕所英雄》则将歌舞场景放入传统节日“击棍洒红节”中,片中“妻子棍打丈夫”的片段与电影主题十分契合,两段“酒红节”的歌舞,表达的情绪又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段氛围浪漫而欢乐,第二段则和剧情演进及主题密切相关,氛围由轻松变为沉郁,男女主人公开展了对婚姻和女性“厕所权”的交流,指出女性长久被压抑、被忽视的命运。这样的歌舞片段不仅渲染气氛,也是推动剧情不可分割的部分,放缓叙事节奏,使观众产生一定的抽离感,又不至于完全出戏,延展了思考和欣赏的空间。这种审美感受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所惯常使用的叙事狂欢所难以实现的,改良的歌舞片段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印度电影向本土之外的市场输出,中国大陆的观众们也正是通过作为印度文化符号的歌舞元素体验到了印度电影的魅力。

总结

事实上,中国内地已经持续成为印度电影在海外的巨大票仓。这些印度影片取材于现实,所呈现的情感与秩序、社会生态、家国意识等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伦理有很大的相似性,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影片中所传达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仰,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唤起了当下人们对于已逝去的时代的怀旧情绪以及对理想主义的向往,同时其幽默平实的叙事、不乏观赏性的影像风格,也满足了观众对电影最基本的视听需求。

 

当代印度电影并不完美,宝莱坞式“圆满结局”仍是其难以摆脱的桎梏,这与有着印度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教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尽管如此,当代印度电影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领域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品质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同,其发展与探索的经验与国际策略也成为了我国电影产业可借鉴的蓝本。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