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闻人语
来源|影视独舌
近半年以来,影视行业进入调整期,影视股集体惨跌。资本市场的悲观心态持续发酵,开机项目骤减,各地的影视拍摄基地门庭冷落,一片萧条。
寒冬之下,悲观观望者不在少数,然而也不乏乐观前行者。首批采访对象涉及到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投资人、平台负责人等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行当,全部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大咖。他们个个都披肝沥胆,坦诚相见,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归纳起来,他们提到的所谓“影视寒冬”,主要是遇到了以下四类问题:融资困难、开机骤减、财务迷茫、来年剧荒。
问题1:资本撤退,新项目融资困难
春江水暖鸭先知。反过来,萧索秋意还在路上时,也是资本率先闻到了气息。实际上,早在一两年前,热钱和游资就已经悄悄从影视行业撤退了。能不投的就不投了,能转让的就转让,退出战场,回收为安。
但上市公司中的影视板块撤不下来。一个极端的个案是,市值高达1500亿的视频网,市值缩水到了原先的1/10。另一个比较极端的个案是,一度高达市值800亿的影视公司,如今只有130亿市值。几百亿市值变一百多亿,一百多亿市值变几十亿,比比皆是。
一位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影视出品人说, “这轮调控,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公司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了。大公司开戏多,应收账款多,现在电视台钱紧,付款慢。收视上稍有闪失,回款就是大问题。”
视频网站也不再是几年前“钱多人傻”的憨厚做派,“网络平台现在也是看播放量,播得不好一样付款不痛快。融资渠道不畅,该收的钱收不上来,资金链就成问题。”
这里头最苦的就是那些贷款拍戏的公司了,“有些上市公司的老板,通过质押股票获得贷款,现在股价跌得这么惨,如果不是国家出于稳定的考虑对他们有所保护,早就爆仓了。还有前些年被高价收购,如今仍处在业绩对赌中的公司,不得不多上戏,资金也相当紧张。”
他说:“有个筹备中的项目,一家上市公司带两家小公司玩。开机以后,有一家突然撤了。一看,竟然是当初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撤了,两家小公司只能想办法把项目继续下去。小公司还好一些,他们至少没有质押股票,没有对赌,不怕爆仓。顶多是进入冬眠状态就是了。”
制片人白一骢
对于融资难的问题,制片人白一骢也有体察,“尽管一些文娱类基金都在不断推出LP(有限合伙人),但因为对行业前景不持乐观态度,资金额也开始降低。”据他观察,目前整个行业似乎处于一种缺乏有效资金支持的状态。
编剧余飞对资本的撤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金融、行业等方面一波接一波的变化以及仍然持续的不确定性,致使一些传统大公司业绩出现巨大震荡,这些大公司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对内容不够关注,经营核心放在IP、明星、资本等不可控因素上面。与这样的因素绑定,容易形成大快热冷的风格,无内功,无章法,只能借风起势挣快钱,占着一大片肥沃之地,但却没有长流细水育种开花。”
编剧余飞
与此同时,大小影视公司也被迫做出了不同应对方案。余飞补充道:“小公司因为资金、资源方面的匮乏,很多处于观望甚至难以为继的状态。大公司转向最有安全感的题材,这种题材分为商业安全和政治安全两种。比如某公司就一连开机几部金庸改编剧,这种在商业上有较强的保证;还有一些公司转向主旋律题材或献礼题材,但这种题材能做好的团队实在不多。”
问题2:新开机剧目骤减,影视城一片冷清
尽管上一个月开机的剧目达到三十余部,但同往年同时期相比,这一数据已经明显下降。
与之相互映照的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数度传出剧组稀少的新闻,甚至遭爆料同比营收下滑40%。根据新浪娱乐8月探班报道,尽管外界盛传的损失40%营收这一数据并不精确,然而一个鲜明事实是,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不少大剧项目停拍,群演通告也相应减少。
开机率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制片人白一骢表示,很多孵化中和正在筹备中的项目都已经停止下一步动作。
演员于和伟
演员于和伟也感受到了这一变化:首先是剧组开机项目减少了,其次是新剧中主旋律题材比例明显上升。“大家更注重内容了,怕折,不敢胡乱拍了。更严谨了,品质也相对有保障。”
导演郭靖宇直言自己观察到影视城的剧组越来越少,但他也笑言自己并没有感受到寒冬气氛,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公司旗下的签约艺人,今年始终处于繁忙状态。例如由其监制,柏杉执导的电视剧《霍元甲》在热拍中,旗下导演巨兴茂和编剧小吉祥天也十分抢手,活儿多得做不过来。 “我们在不停地开机,今年算开得少的,开了两个,从明年初开始可能会陆续开得比较多,然后会开很多的网大,向ToC的方向调整。”
问题3:天价片酬和税务自查带来迷茫
从业者面临的第三个棘手问题在于财税方面的一片迷茫。
10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各影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年前进行税务自查自纠工作,之后是督促纠正和重点检查。此令一出,业内人人自危,曾经的避税天堂霍尔果斯一度迎来集体大逃离,多家影视公司和工作室宣布注销。
尽管从业者一致认可纳税为公司和公民应尽义务,但由于对相关税务细节不甚清晰,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查自纠工作的缓慢与困惑。
“目前从我们公司来讲,财务、法务都在加班加点进行自查自纠,我们也去请了一些税务方面的专家和顾问,帮我们去做一些常识的普及。因为确实我们在税务这块儿不是那么熟悉,毕竟是搞影视专业的嘛。所以还是希望能够更多地去了解政策,合理地缴纳税款。合法纳税本身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块儿肯定是要遵守的,也希望税务部门能给影视行业以明确的指导”,白一骢说道。
不可否认,这种自下而上的自查自纠因从业者自身税务知识的局限,面临着一些挑战。
余飞指出:“大部分编剧完全不懂这些事情,现在不得不开始硬着头皮研究。也有不少编剧直接聘请专业法务和财务帮忙将自己的财务正规化。这些外围工作,还是影响了创作热情和创作进度。”
自称乐观主义者的郭靖宇则不认为自己受困于税务问题,他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我一直没用那么贵的演员,所以不存在那么大的税务问题,现在成本也增加不了太多。主要是群众演员的费用增加了。”经过粗略估计,他认为整体税务成本的提高能控制在5%——10%这一区间,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演员的片酬问题就更敏感一些。独舌就此问题走访了多位演员,有的缄口不言,称“身在其中,无法回答”。也有的说了一些看法,但要求隐去其名。基本上,一部分“天价演员”因为限价问题而暂时不接戏,进入观望状态。还有一部分降价接了戏,但究竟是如何签的合同,仍然互不知情。
天价肯定是松动了,但新的标准并未建立,博弈仍是现在进行时。真的降价出演的,也要找一个其他方面的理由。比如说为了完成今年工作室的业绩,需要再接一部戏。再比如说,因为出演了主旋律剧目,降低片酬也是一种积极的政治姿态。
总之在财税问题上,整个行业还是挺迷茫的。余飞告诫说,“随着政策正规化和互联网监管手段的完善,偷漏逃税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你最好老老实实的,别想多了。”
问题4:连锁效应下的剧荒现象
一位电视台的购剧负责人担忧地说,“现在看,电视台有献礼剧可播,网络平台有IP剧可播。但日益降低的开机率,会导致明年年末到后年年初就开始出现剧荒。我们已经把市场里的新剧全部过了一遍,也就支撑明年一年的播出。不可能指着消化库存来填档,积压剧里不能说没有遗珠,但十之八九是些质量不高的剧目。”
郭靖宇不否认目前行业内出现的种种变化,但他认为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剧荒问题,他调侃道:“之前拍的剧,每年能播出的量,大概也就百分之三十吧,很多都没有播出。电视台包括影视公司把压箱底的东西好好收拾收拾,如果实在质量不行,三十集剪成二十集,四十集剪成三十集,八十集剪成五十集,看看能不能播。如果真的剧荒,各电视台又希望播出有收视率的剧,可以联系我啊,我有很多经典老片,什么时候播都会有收视率。”
导演郭靖宇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寒冬下行业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时,白一骢满怀希望地表示:“这几年走太快了,适度地慢下来不是个坏事儿,对于踏踏实实搞制作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大家可以更加冷静地去面对目前的大环境,反倒能做出一些更好的东西来。我其实挺希望真正优秀的创作者能够顺利地度过这样一个时期,当然真正优秀的创作者是能够度过这样一个艰难时期的。”
余飞对网剧市场比较看好,“网剧投资可大可小,篇幅可长可短,尺度相对也大一点,播出方式灵活,已经成了许多公司的首选项。对于大公司来说,在这个领域与网站联合,属于强强联手。而有些互联网基因的小公司,得风气之先,也能保持持续生产。”
这一轮采访下来我们发现,寒潮来临的时刻,有人选择了蛰伏,但也有人选择了勇敢前行。有疾风过处的寒意,也有火光在前的希望。这篇只是收集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后面还要延请诸多有识之士研究问题,破解困局。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