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电影人以及观众来说,中美合拍片《巨齿鲨》的爆红绝对超乎意外。影片8月10日在我国上映后,在上映两日后便迅速逆袭登顶日票房亚军,接着在不断缩小与《一出好戏》票房差距的情况下,也于本周一再次迎来翻盘,并连续三日位居日票房冠军。截止22日23时,《巨齿鲨》在我国已经取得9亿的票房成绩。
在北美市场,《巨齿鲨》的成绩也堪称惊喜。影片首周票房4450万美元,以多出亚军《碟中谍:全面瓦解》一倍的票房佳绩荣登排行榜冠军;次周末票房2115万美元,略低于冠军《摘金奇缘》的2651万美元,目前《巨齿鲨》北美票房累计也已经达到8594万美元。
得益于《巨齿鲨》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火爆,《巨齿鲨》已经连续两个周末问鼎全球票房冠军,影片最新票房也已达到3.18亿美元,相对于其对外公布的1.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影片的后续收益已经非常可观。
在票房之外,《巨齿鲨》的口碑也同样不俗。在国内豆瓣网上,影片超过5万人进行评价,并获得6.1分的评分;在国外的IMDb网站上,影片也获得了6.2分。可以说作为一部商业爆米花影片,这样的成绩也已经相当不错了。在中美合拍片屡战屡败下,《巨齿鲨》缘何如此成功,它的运作模式将给今后的合拍片带来什么样的方向呢?
中美电影的利益博弈,在合拍即烂片中滚爬了很多年
合拍片在我国电影上不仅时间早,而且数量上也并不稀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日合拍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就已存在。进入新世纪,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也是由中日两国的主创人员共同完成,而像周星驰的《功夫》背后又是有着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参与,《碟中谍5》中方公司也是有着电影频道与阿里影业的身影,由贾樟柯等联合导演《时间去哪儿》则是金砖五国的中外合拍片。
随着近些年我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并已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我国电影也更倾向于选择合拍片来提高国产影片的制作水平,实现电影工业化之路。这其中与美国电影公司进行合作也变得越来越密切起来。而为了促成合作,我国在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上也明确对合拍片与进口片做了差异化的规定:中外合拍片等同于国产片待遇,发行方43%的比例进行分账;而进口片是25%的分账比例。
在这样的规定下,很多好莱坞电影为了获得更高的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也更倾向于以合拍片而不是进口片的名义进行分账。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国外影片虽然贴上合拍片的标签,比如使用中方演员,在中国取景,也包含一定的中国元素,但完全意义上这些影片并不属于合拍片。因此,2012年8月,广电总局发布了最新的合拍片标准进行界定:在中美合拍片界定上则明确规定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侠3》、《环形使者》、《云图》、《狂怒》、《血战钢锯岭》以及《变形金刚4》等披着“合拍片”的影片最终成了协拍片或者是特供片。
而其它诸如《魔兽》、《横冲直撞好莱坞》、《绝地逃亡》、《长城》等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片,要不被批评成一味地取悦中国观众,要不被批评成故事不伦不类,这种不中不西的乱炖,既未能成功打开北美乃至全球市场,也未能赢得观众的好评。
《巨齿鲨》的成功很意外,填补了中美合拍真人电影的空白
中美合拍片虽然有很多例子,但真正成功的极少。上一次广被认可的是动画片《功夫熊猫3》,影片不仅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还用了中国演员成龙配音。此外影片在我国获得10亿票房,北美票房达到1.43亿美元,全球票房5.21亿美元,相对于1.45亿美元的成本,也算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由美国梦工厂动画、中影股份、东方梦工厂等联合出品,而东方梦工厂是由华人文化、上海文广、上海联合投资以及梦工厂动画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影片背后有不少中方公司参与。
然而遗憾的是在真人电影里,中美合拍片未能取得什么进展。被外界寄予众望的《长城》在高达1.5亿美元的成本,中国票房只有11.73亿元,北美4500多万美元,全球3.35亿美元下,影片出现了巨亏。而口碑上,无论中外对这部影片都不认可。
在中美合拍片鲜有成功,失败者前赴后继下,《巨齿鲨》以合拍的形式出现,让人意外,影片在高达1.5亿美元的成本的制作下,在上映之前也很少有人对此看好。
然而《巨齿鲨》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均摆脱了《长城》的阴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中美多个地区同时开挂,这也打破中美合拍片即烂片的魔咒。
《巨齿鲨》的成功并不意外,离不开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模式与中方公司主控
与《长城》由好莱坞编剧、中方导演,中美明星主演不同,《巨齿鲨》某方面更是一部好莱坞影片,骨子里是一部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长城》被人诟病多是在于妥协,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故事,中美演员齐上阵,故事上则是打怪,这种看似既照顾了中国观众又涉及到西方元素的东西融入在一起,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别扭,不真实,结果必然是中方观众和西方观众集体不满意。
在这方面,《巨齿鲨》则走了另一条不同的路线。影片并没有刻意讨好中国观众,也没有强制的出现中国元素,影片更多的是做一个成熟的商业片,用好莱坞叙事模式讲一个类型片故事。所以这部影片看似已经脱离了合拍片的条框,但没有刻意和讨好,反而看起来更为自然,反而更容易赢得中国与北美,乃至全球观众的认可。
当然为了符合合拍片的标准,影片也做了一些“妥协”,比如用了中国的演员并担任主演,对话上也使用了少量的中国话,影片的后半段故事也发生在中国三亚,但这些对于故事并没有造成影响,也不影响观众观影。
另外,中国公司主控项目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巨齿鲨》由中国资方华人文化集团公司旗下的引力影视主投主控,投资上中方公司占了大头,整个项目也由中方公司和美国的华纳兄弟共同推进,双方也全程参与影片的各个环节,包括剧本创作、宣发等。
中美合拍片灾难恐怖片更容易成功,喜剧爱情多类型仍不成熟
对于《巨齿鲨》的成功,【话娱】觉得除了拥有一个成熟的好莱坞叙事模式与中方公司主导外,还少不了类型片的选择。
比如怪兽片无论在当前的中国还是北美都有着不小的需求。像今年的《狂暴巨兽》、《侏罗纪世界2》都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成绩。而诸如“鲨鱼”题材的进口片,票房也都比较可观。像2012年上映的《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在我国取得1.57亿,2016年的《沙滩》取得1.02亿的票房,而《巨齿鲨》主打的就是惊悚,简单暴力的方式对于我国观众仍然非常受用。
放在全球市场,之前的《大白鲨》也曾以低成本获得超高的全球票房,也让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扬名,其后系列的两部票房也并不太低。虽然此后的“鲨鱼”题材因泛滥和粗制滥造市场上不断颓靡,但精良的制作对于观众依然有吸引力。
在这种情况下,《巨齿鲨》也就并不意外了,影片1.5亿美元大部分都投入到特效上,这也带来了逼真感,让观众深深地被影片的“鲨鱼”而吓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巨齿鲨》给中美合拍片带来的信息更多是类型的突破,以及用一个成熟的好莱坞叙事模式来讲述一个商业片故事。中美合拍片基于当下的市场需求,更多还是在诸多灾难片、惊悚片甚至动作片等类型上进行合作,这种突破地域的方式更容易赢得中美市场的认可。
而像喜剧片、爱情片,这类带着强烈地域的影片在中美合拍片上仍不具有成功的可能性,毕竟中美国情不同,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上有太大的差别,一旦进行合拍,则很容易陷入不伦不类的局面,两边都不讨好。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