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风
星素结合是近两年综艺市场的大势,但收效甚微,除了选秀,其他类型的节目鲜少容得下素人做主角。
即使是近期开播的《我想和你唱》第三季,也因为素人比例太多而明星太少,引来观众诸多不满。其实节目一开始就在主打“星素结合”标签,第一季豆瓣评分7.3也还不错,但第二季就下滑到6.2,到第三季,节目组做了大规模创新,虽然收视率仍然出色,但口碑也一直不尽人意。
然而,不管是政策要求还是市场发展趋势,素人在今后的综艺节目中出现频率一定会越来越高。
对照欧美和日韩等娱乐工业化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素人几乎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中,并且会在真人秀中挑大梁,这一点在欧美非常普遍。但中国自真人秀流行以来,至今仍然是以明星阵容为主。
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在中国目前的综艺市场环境下,探索应该如何推进星素结合节目的发展。
做节目难,做素人节目更难
很多人都认为明星参加综艺节目比拍戏更容易挣钱,这里,关于片酬的问题暂且不做讨论。但是,做节目却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尤其是真人秀,摄像机一般都是24小时随时跟拍,这要求嘉宾必须有超强的镜头感,否则后期将直接剪掉,节目也就白参加了。而镜头感,也可以称之为艺能感,是一种需要长期锻炼的能力,少一分是无聊多一分是夸张,只有刚刚好才会让人看的舒服。
明星因为长时间曝光,他们的镜头感比素人要好太多,一般都不用导演和编剧“调教”,直接就能上。好一点的如罗志祥这种长期浸淫在综艺节目中的明星,真人秀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抛梗、接梗、语言搞笑、身体搞笑、表情管理等等都是一流的。
这是经过多年镜头锻炼得来的能力,素人嘉宾就不同了,即使有些人纵然天生具有镜头感,但因为没有被专业打磨过,初登舞台难免露怯。
《极限挑战3》里新增的智囊团就是非常好的例证。几位素人嘉宾都是行业精英,与人沟通完全没有问题,有些人此前出镜次数也比较多,小有名气。但结果也显而易见,他们面对真人秀的镜头,语言组织能力和造梗能力与明星相差甚远,弹幕和评论里也在诟病这点,认为智囊团的存在非常尴尬。
其实就是观众已经习惯了经过系统化训练的明星们所展示出来的成熟节目,而素人鲜少具备明星的能力。更何况明星也分知名度高和低,观众都愿意看知名度高的明星,相比之下,素人并不具备知名度,因此把素人和明星放在一起,他们很容易成为边缘角色。
越真实,越有看点
为了保证节目整体的流畅度,节目组在选择素人的时候,很多都不是纯素人,他们要么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红要么是社会名人,这些人最起码能做到轻松面对镜头。
但现在的问题是,素人水平参差不齐,镜头表现时好时坏。同是《极限挑战》,智囊团遭人诟病,明星们偶遇的素人却普遍受到欢迎。比如要求罗志祥签名的大妈,她甚至从未参加过其他节目,观众也不清楚她叫什么名字,但她和罗志祥的互动的确令人捧腹大笑。
《极限挑战》中有过好几次这样的“神来之笔”,原因就在于素人的放松。当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拍摄一档节目时,便容易拿出最生活的状态,这种真是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要录节目时,便会不经意的在镜头前“表演”,这样出来的效果和极限智囊团没有什么差别。
很多真人秀录制时,明星嘉宾都会和当地老百姓有一些交集,这些被动闯入镜头的人往往也是最真实的。不过他们在真人秀里的“戏份”始终占比极少,这也是当下星素结合综艺面临的一大尴尬:如果不干预,那么素人则被彻底边缘化,一旦出手干预,素人表现很容易“失真”。
素人选择和节目类型的契合度都很重要
从现在诸多星素结合和纯素人综艺不难看出,未来素人一定是综艺节目的主角之一。在素人表现力几乎恒定,和内容创作力不可能瞬时提高的情况下,内容创作者需要在素人选择和类型匹配上花费更多精力。
素人的镜头感纵然参差不齐,但节目组可以优先选择表现力很好的那群人,比如《王者出击》里的何猷君、张雪峰,《爸爸去哪儿》里的董大力、阿拉蕾等人。他们在节目之外已经是社会知名人士,平时经常面对镜头,已经熟悉了基本的拍摄法则,这种人的表现力肯定比《三个院子》里不知名或名气不大的客人要好很多。
因此在素人的选择上,节目组不妨先从娱乐圈边缘人士着手,或者找人气很高的网络红人。他们的表现力其实不输明星,知名度也很高,像何猷君、董大力、阿拉蕾、费启鸣等人,观众们的观看意愿同样很强烈。
在节目类型上,除了万年不变的选秀节目外,近两年的萌娃节目也是一块好的试验田。相比大人,孩子总是容易被原谅的,而且萌娃自带萌点,属于天生的流量。
《爸爸去哪儿》加入素人以后,口碑和播放量都不输前几季,《放开我北鼻》《小手牵小狗》《萌仔萌萌宅》等节目都是以素人萌娃为主角的真人秀,市场反馈极为正面。
就像章子怡参加很多综艺,只有在《演员的诞生》里才能获得极高关注度一样,素人也是挑综艺的。我们现在的综艺节目制作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而目前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找对的人做对的事。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