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演技派的入世

今年8月最受关注的男演员里,孙红雷是最特殊的一位。高口碑高热度的《扫黑风暴》,让他成为观众聚焦的热点,有的网友对其演技称赞不已,有的则表示在和刘奕君对戏时,他的表演被“比下去”了,网友对这位成名已久的演员显然有着更高的期待,在他们来看来,18年的时间,孙红雷完全可以和老戏骨的称号对标。

18年前他在《征服》中用一杆猎枪指着封飙脑袋的剧照,至今让无数观众记忆深刻,那是孙红雷演技过硬的证书。时过境迁,这位演技派曾拿奖无数,也曾淡出市场。用一档国民综艺重回大众眼帘,又因为一部口碑翻车的家庭剧被观众质疑,如今,孙红雷再次用演技证明了一个实力派演员的市场价值。


隐形时代:从《永不瞑目》到《潜伏》

 

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隐没在角色后面,对于大多数演员来说,这是个很不切实际的要求,但对于孙红雷来说,起码在谍战剧《潜伏》之前,他是少数能做到与角色完全融为一体的演员之一。

 

直到今天,很多观众不知道他演过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1999年)。接骆玉生(片中的“我”)这个角色之前,导演对他说,如果观众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完全不记得有孙红雷这个人,那你就成了。如导演所愿,孙红雷隐身于角色里,毫无痕迹。

 

据悉,在这部《扫黑风暴》的拍摄里,导演五百对孙红雷只有一个要求,“收着演”。


在2010年之前,导演不可能对他提类似的要求。彼时他的知名度还不像今天这样如日中天,表演也相对克制。直到2009年姜伟导演的《潜伏》,孙红雷身上依然保留着某种如履薄冰的品性:他默默地消化余则成这个角色,直到完全变成他。

“内心非常强大的英雄,不仅仅是表面强大。”这就是孙红雷最终塑造的余则成。

不管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他都能恰当地展现自己的性格魅力,这种分寸感在同代男演员中很少见。在孙周导演的电影《周瑜的火车》(2002年)中,他与巩俐搭档;在2006年的电视剧《半路夫妻》中,他与陈小艺合作。不同的角色类型,同样精彩的银幕化学反应,这个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东北演员,把对手女演员衬托得更有魅力。

就像希区柯克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用詹姆斯·史都华,是因为他能在后者身上看到理想的自己那样,吴宇森、陈凯歌等华语片导演同样青睐孙红雷。2007年,他在吴宇森监制的电影《天堂口》中出演了夜总会老板洪哥,次年,他又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中出演了邱如白,一个为捧梅兰芳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戏疯子。

闪耀时代:从《梅兰芳》到《扫黑风暴》

 

某种程度上,邱如白是孙红雷演艺事业的转折点,也是他表演风格的分水岭。2008年前后,孙红雷开始向演技派明星方向转型。当初那个兢兢业业在事业上耕耘的新生代演员,如今已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对于制片人而言,他是收视率和票房的双重保证。

接踵而来的,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口碑滑铁卢。2011年,他担任男一号(军事家孙膑)的古装历史片《战国》上映。当年有豆瓣网友如此点评这部电影,“也许这将是他以后长久不愿提及的一部电影。”但这并不妨碍他日后成为商业片的宠儿: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杜琪峰的警匪片《毒战》,赵宝刚执导的大银幕之作《触不可及》,都有孙红雷的加盟。

公平地说,在发掘演员的潜力方面,这些商业片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是天分加上敬业,让他在此后的十年中,依然可以轻松驾驭不同类型的影视剧。不可避免地,这些年,他也会接到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戏。比如《带着爸爸去留学》。这部剧在豆瓣上只有3.5分,很多观众对它的评价是“一集弃”,可想而知,对于孙红雷这种咖位的明星来说,这又是一次品牌透支。


2015年,孙红雷据传以“片酬第二”的身价加盟东方卫视真人秀《极限挑战》。如果说当年凭借电视剧《征服》,他用演技敲开了影视圈的大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则预示着,他正式进入了属于明星的收获期。所谓收获不只是商业回报。这个节目对他很重要。举个例子,网络流行语“颜王”的发明,让他与90后和00后等年轻观众拉近了距离。对于更多新媒体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孙红雷跨越了年龄壁垒,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很多演员对于上综艺有着天然的警惕,担心失掉塑造角色的神秘感。这种争议也曾在孙红雷身上发生,尤其是在《带着爸爸去留学》口碑翻车之后。但这一次孙红雷却用《扫黑风暴》证明:只要演技足够过硬,综艺并不能消磨掉演员的代入感。

老戏骨们的难题:是做高岭之花还是随行就市?

 

从获奖无数的一线男演员,到被边缘化,再到以综艺人的形象重新挣回关注度,孙红雷的职业轨迹折射出老戏骨们的共同境遇。随着受众更迭而被边缘化的实力派演员们,面对这个追逐流量的市场,有的选择作壁上观,有的选择打破人设纵身入局。而孙红雷无疑是后者。

2009年是孙红雷作为演员最有成就感的一年。这年他有两部电视剧播出,除了北京卫视播出的《潜伏》,还有央视八套播出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张黎导演),前者创下收视率14%的奇迹,后者拿下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按照这个路数走下去,孙红雷就是妥妥的一线带剧演员。


然而,市场突变。传统电视剧不再能吸引年轻受众,年轻观众更喜爱的“流量”款明星们快速成为市场和平台的宠儿,实力派们几乎一夕之间被市场边缘化。

 

六年后的《极限挑战》标志着电视市场风向已变。几位具有高国民度的戏骨们不再板着脸飚戏,而是用嬉笑怒骂逗观众开心。观众们一边消费着这样新鲜人设的戏骨们,一边质问孙红雷“为什么频繁上综艺”,就像在质疑拍过《走向共和》的张黎为什么要去拍《武动乾坤》一样。

但事实上,不管是大咖导演还是影帝演员,都只是影视工业的一环。对于他们而言,要么重新适应新规则,要么甘愿退出市场中心,做一朵活在观众记忆里的高岭之花。

 

好在孙红雷在《极限挑战》和《萌探探探案》之后,交出了《扫黑风暴》里的李成阳,再次向主流受众证明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独特的性格魅力。就像陈道明遇到了《庆余年》,沙溢遇到了《小别离》一样,他们终于在主流市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又用年轻人也喜欢的审美方式,展现了一位演员的魅力。


但并不是所有戏骨们都如此幸运,大多数演员依然还在苦苦寻觅重回主流市场的途径,他们在流量剧里镶边,出演扁平的功能性角色,在不温不火中消磨着对行业的热情,低调地生存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红雷是幸运的,但他的幸运同样来自于他对市场的敏锐和主动出击。在受众更迭的节点,他果断地放下了影帝的清高和光环,用“颜王”的新人设,为自己拿到了通往主流市场的门票。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