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武打片并没过时,只是需要跟上潮流 | 上影节观察

甄子丹认为,相比动作设计,武打片更重要的是节奏的掌控。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武打片并没有过时,只是需要跟上最新的潮流做升级。

作者|郑理

6月14日,在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师班中,知名动作演员、导演甄子丹,围绕自己拍动作片的经历和思考做了分享。甄子丹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动作角色,尤其是《叶问》系列,是最近十余年最突出的功夫片。

在分享中,甄子丹认为,相比动作设计,武打片更重要的是节奏的掌控。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武打片并没有过时,只是需要跟上最新的潮流做升级。我们将他与主持人的对谈整理成口述形式,供关注动作片的朋友了解。

 甄子丹在上影节大师班分享 

以下内容根据甄子丹在对谈中的回答整理,有删减。

01|入行拍功夫片的缘起

我母亲是开武馆的,她在大陆从小就是练武的,我在广州出生,2岁去了香港,11岁移民去了美国。后来她开武馆,在美国授徒,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有好多徒弟,也曾经被美国武术界选为十大武术教练之一。所以从小我是跟母亲练武的。

但是我小时候比较顽皮,喜欢探索不同门派,特别喜欢李小龙。从小我就看李小龙的电影,后来又看成龙大哥的电影,看香港很多的功夫片,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当演员。

16岁的时候,1980年我去北京,在北京武术队待过一年多的时间。经过香港回美国那段日子,给带我入行的师傅袁和平导演发觉了。当时他要拍一部功夫片《笑太极》,里面需要功夫很好的演员,找了好几年都找不到。

他的姐姐是我母亲曾经教过的徒弟,他姐姐跟袁和平推荐了我。他就带着他的袁家班出来喝茶,然后问我很多问题,然后安排了试镜。两个星期之后他就给我一个合约,他说我准备签你三年,第一部叫《笑太极》。从那时候我糊里糊涂入行了,拍了将近40年。

 图甄子丹从《笑太极》入行 

一开始我搞不清楚有很多技巧。我刚入行的时候,袁和平让我到现场去看,然后我发现一些演员怎么打的没有我想象那么快、没有那么厉害,就是打几下又停几下,然后又摆机器再打。原来功夫片是一门很独有的电影学问,完全就是中国电影的很独特的艺术。

其实当初拍功夫片比较简单,演员根本不需要演技,因为大家都看着这个演员打,而且打得很长、打得过瘾、打得很刺激,观众不会去考究你里面所有的,包括演技、剧情,反正你打得好看,这个片就好看,票房就卖座,这种风气一直延伸下去。

02|个人风格最初的探索

早期香港电影动作片带领着整个电影的市场。大部分观众都看动作片。整个动作片的板块分好几个主要的班底,洪家班、成家班、刘家班,还有袁家班,分的很清楚,有点像江湖的味道。我还记得洪金宝大哥找我拍戏的时候,他必须要跟袁和平打招呼,他说我要子丹。但是我们一般不会随便的跑到人家一个班底,这个是以前的规矩。

当时洪金宝和成龙基本上占有了整个市场。八爷当时几年都没拍戏了。当时突然有了时装动作片,当时洪金宝大哥和成龙大哥拍了很多动作片,比如《A计划》、《快餐车》、《五福星》,很卖座。八爷是很困扰的,三年没拍电影,他三年没拍我也三年没拍。

最后他接到合约,跟德宝拍第一部《特警屠龙》。当时他那种奋斗心又回来了,他说我要拍好,我们没那么多制作费,怎么拍呢?我说八爷我有方法,我们没钱,我们就打个人风格。

我说你看李小龙电影,从头到尾,他打完对手,一般我们切镜头肯定是跟着被打的人,但是如果大家看李小龙的片,李小龙的镜头永远是留在李小龙的,他不理到底被打什么程度。但是你没觉得不好看,也没有觉得他不够厉害,反而觉得他很有魅力。

打完之前之后的那种味道,他怎么出拳,出拳之后他怎么把拳头收回来,完全是个人魅力。我当时研究了很多。我知道现在的香港动作片缺少了什么,没有跟国际武术最潮流的接轨。

我说比如传统他们打拳,所谓的勾拳、边拳,以前的功夫片很简单的,用线的语言,打横打直的,很少有弧度。李小龙有弧度的。这个只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些摆POSS,我跟他分享怎么摆POSS,以前是打完一个招数,然后摆一个POSS,我说这个不够时尚。

比如说我演一个警察,我打完这个人不可能是这样子的,人家已经摔在那里,你摆这个干嘛呢?我突然很想通过电影去分享我的想法。后来拍《特警屠龙》的时候,我在拍的过程不断去给他看我怎么去打,加了一些小动作,他就觉得很好看,后来就变成很经典的《特警屠龙》。

 从《特警屠龙》开始,甄子丹尝试形成独特的风格 

《特警屠龙》出来后圈内的人反应很大,说八爷怎么会拍那个戏。我们道具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人,这是本意,我们用最低的成本,光看两个人打出来的风格。

其实这个方法一直延伸到《杀破狼》。制片问我需要什么道具,我说什么都不需要,我只需要跟吴京两个人去打,两个人的风格,这个不是道具能做出来的。所以那个时候第一次转型,《特警屠龙》之后我们就拍出《皇家师姐》。

我觉得人有一种生存的力量,当我们遇到最糟糕的遭遇,我们会想一些办法去求生。香港那个时候拍出好多经典,都是低成本拍出最经典的。我和八爷当时三年没有拍电影,我们要吃饭,如果这个片不成功的话,我们就没有下一个片,所以我们想尽方法让我们的片与大家不一样。

03|两个让甄子丹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对手”

至于两个动作高手之间的默契,怎么对打,每个人不一样的。就好像舞蹈,两个人在一起怎么配合,需要悟性、技巧,能不能再创一种组合出来的新高度,是很微妙的。

我合作过那么多人,有两个让我打十二分精神。第一个是李连杰,拍《男儿当自强》的时候,李连杰是黄飞鸿,我演那个大反派。徐克找我就是为黄飞鸿制造一个最强大的压力,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抱着那个心态,设计好了怎么打。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李连杰真的很快,他快我要更快,他更快,如果你慢了一拍子,比如说大家打伤对方,然后你出错,所有的灯光都说再来一下,你就不好意思,大家都要打的最完美。李连杰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李连杰和甄子丹的对打,堪称经典 

《英雄》那次,给我的压力更大,为什么?当时我拿了一把长的红缨枪,然后他拿了一把剑,他很快,然后他甩一个圈,我要用两倍甩一个圈。所以他再过来的时候,我真的用尽我所有的爆发力,来迎接他的剑法,他一秒钟可能是三四下剑,但是我要在三四下剑的攻击底下,我要做三四下长枪的架势,所以压力非常大。

第二个就是跟泰森。我拍《叶问3》的时候找泰森,很兴奋,他是我的偶像。因为我小时候还没有入行就看他打拳。但是我知道他不会拍戏,他不会留手,我记得跟他对手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必须要很谨慎,不要以为你是在拍电影,你真的要当自己是在拳坛里面跟他对打,生死之决,千万不要有稍微一点点的大意,你一点点大意会死人的。

记得有一个勾拳过来,我要低头,拍电影的低头特别艺术讲究。特别袁和平,功夫片就是所有的招数都要差不多打到你,你才能闪。

我们拍那个勾拳,那个勾拳拳头要打到我旁边一个沙包,然后那个沙包会马上飞出去,他必须要很用力。八爷说用全力去打,不打的话会假,第二是沙包会动。我说不能早闪,必须要等到他差不多到我的头再闪,这个多危险啊。幸好我把那个拳闪了,当时我感觉到他的拳风,就像一台大货车冲着我来。哇,现在我的脑海还记得,真的很危险,那一拳,拳头那么大。我又做到八爷的要求,就是最晚那一点才闪,同时不让自己受伤,这个是我压力最大的。

我喜欢研究,我研究电影、研究武术,这个是我的性格。比如说这个电影很成功,那么我会用不同的角度,会想我去拍怎么做。当时《黄飞鸿》很成功,李连杰的无影脚很有名。但是我知道那个无影脚是剪接的,我想什么叫无影脚?顾名思义是无影,怎么做到无影呢?我想是否我们用机器的功能,可以让大家看到那种无影,同时也看到这个演员本身的功夫才好看。我的追求是大家第一没有看过,第二是还保留功夫片演员本身必须要表达出来,观众看的出来这个演员他的功力那么厉害。

我后来想到一个方法,大家知道1秒钟有24帧,把它中间稍微调校一下,你可以看的出我的功力,从头到尾可以看得到我的腿功,同时在银幕上制造出一个无影脚的感觉出来。结果八爷看冲出来的胶片,太牛了,完全是无影脚。

04|动作片的关键,是节奏的掌控

动作片的学问,我花了好几十年在研究,我还在不断研究,我从来没有告诉大家,这个就是固定的方法。包括我之前拍过成功,大家喜欢的,我肯定觉得有些可以提升的。就像电话,你用iphone7,现在是iphone9,你用华为,不断会提升。

我觉得电影除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技术,技术永远会提升。那么我们必须要抱着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态度,不然的话肯定会落后。我拍片,每次都会总结,这次拍的这样大家有这个反应,然后下次我拍什么。

先说研究怎么突破动作的领域,简单来说。我觉得拍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传达方式,就好像讲话、跳舞、唱歌。你怎么让大家听得懂,你怎么让大家听得有趣,怎么让大家听得拍掌,拍动作片肯定是情绪兴奋,很过瘾、很刺激,你才看动作片。

怎么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兴奋度呢?首先你要用节奏的掌控,就好像你唱一首很好听、很美妙的歌,你肯定要唱的大家都很投入,大家一起唱,大家不仅是一起唱,大家还一起跳舞,你才能达到这个追求的目标。

这个理论我一早就总结了,就是我怎么让我设计的动作片,让观众一层一层追下去。我现在不要说里面的一些细节的身体上的设计,比如说打跟头、内拳,那些只是一种包装,一种道具。

其实是节奏的掌控。比如《武侠》里面,和惠英红南拳对双刀那场。我怎么前面让你感觉到这个人必须要出手,逼我出手,然后观众觉得你还不出手,竟然还不出手,然后我出手了。然后惠英红怎么反应,然后我设计了,她要追下去,追到哪里。我开始铺排那种思维,基本上我引你进去,让你的情绪进入我的那个剧里,一路把你的情绪越推越高,到那个位置停一下,让喘一下气,感受一下当时我设计出来的整个局、整个情绪,再推一层。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就像唱歌、讲话,肯定有开始、中间、高潮到结尾,讲话都有技巧,有方法。所以必须要有节奏的铺排,这就是节奏的控制。这种节奏控制,我一路都没有怎么变,都是拿着这个来设计所有我拍的那些大家喜欢的动作。

可能有时候用一些不同的剪辑技巧,或者镜头控制,甚至演员本身表达出来的那种味道,但是节奏的控制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这个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方法,是从古代到今天,都是传达必须要有的工具。

其实,武术跟武打片里面的武术,当然有关联,武打演员没有真的武术,不可能达到最高的高度。但是同时我们必须要很客观、很科学、很聪明的去看这两件事。但是很遗憾,大家都很容易混淆这两种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包含了武侠小说,还有我们历史文学也包含了很多武侠事件。再加上大家从小看武侠小说,武术经过多年来大家的描述,变得太浪漫了。

就像演技,最好的演技就是让你相信我演出的这个角色,我演出的情感,我演出的这个人物。武打最高的境界也是,要让你觉得我是最真实的,我并没有说我打的不是真实,它肯定有一个区别,就是真的武术,就好象你演一个杀人犯,你不能真的去杀人,你演一个精神病人,不可能你真的变成精神有问题。你是要演出来。所以打的最真实其实是一种演技。

问题是,那么多年来大家都没有把那两种艺术,身体最真实的艺术表演,跟最高的内心的演戏水平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今天拍动作片,必须要把两者结合,才可以继续往下走,不然永远都会停留在一个位置。你要打的最真实,你必须要具备最好的功夫,最好的演技,用最真实的感觉在银幕上表演出来。

我们看以前很多功夫片,很好看、很完美、很灿烂,但是真实生活并没有那么完美的。真实的状况,你可能打不到,你可能闪不了,甚至你可能中招,每一招都可能有一些缺憾在里面才是真实。所以从这个大的概念,你把它放在这个动作设计其实很简单,你就用最真实,再配合你动作本身的艺术创作,把它结合在一起,你就会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05|武打片是中国的独有类型,并没有过时

现在看起来实战变成动作电影的潮流,但我觉得实战不是最好的形容词,应该用最感染观众的方法,怎么感染观众呢?就是直感,现代人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必须要有东西让大家有一些共鸣,什么东西最共鸣呢?肯定是直感,就是大家能感受到的。假的东西怎么能感受到呢,人家一看这个不可能的,就不看了,你感染不到他了。   

很多人喜欢《叶问》。我一直喜欢拍时装武打片,他们找我拍《叶问》的时候,我还没有转过来,我没想过怎么打咏春,我从来没有身体的语言、武术的门派。我觉得只要掌控自己的四肢,好好把自己的身体训练到能够自如的状态,任何武术我觉得从理论都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要成为咏春大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借助那个门派的技巧,还有它里面的理论,我从来不觉得是难事。

最难的事情是我怎么去演叶问这个人物,有两个角度去演,第一演一个真人,是否要演一个纪录片,是否要模仿这个人的一切。后来我们做研究,他本人没有特别太多有趣的,就是叶伟信导演想拍的东西,就放弃了从拍真人片的角度去拍《叶问》,我们就重新塑造一个人物,塑造了我们那个版本的叶问。

叶问那么好,必须要有一个缺憾,你老婆比你高很多,出来的喜剧感很重,平衡了那个人太高大的感觉,这个设计是很成功的。

我们开始设计人物,比如他的走路、谈吐、态度,他的小动作。《叶问1》出来成功了,到2、3、4,顺着故事的发展,大家已经喜欢这个叶问了,就跟着我演的这个人物,随着每一集的故事,他的遭遇、痛苦、快乐,大家同步成长。所以我也跟着那四部电影老了12年了。

近年大家觉得是不是武打片不流行了。不是武打片不流行,只是我们没有把武打片跟随潮流去提升,反而觉得这种片过时了,要去拍一些老外拍的成功片,他们这样拍我们就这样拍,其实这是很遗憾的思想。

这个是我们中国动作电影最宝贵的类型,是我们独有的一种拍摄学问,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升级而已。你看《极速追杀4》,故事其实很简单,里面的设计我们以前也做过,但是人家的包装、音乐、人物、服装,整个给你感觉很帅很酷。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的,我觉得很遗憾。我一直希望我能做到,我也这样做,不断在我的作品保持着带领潮流的方向。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