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有谋的演员,无谋的自己


首席观点:张艺谋对于演员的挑选是“有谋”的,他偏爱的演员既像,也不像。像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了中流砥柱,不像是因为张艺谋选的演员,契合着他不同阶段、不同作品的气质。他懂演员,懂艺术,也懂商业,就像他的作品,游走在商业和文艺之间。但张艺谋本人却在这二者之间走向了“无谋”。

作者 | 岔道手术 编辑 | 江屿

“你现在越来越会演戏了”,张艺谋和刘浩存坐在摄像机前,看着刚才的片段。这是张艺谋和刘浩存的第二次合作,虽然有不少观众觉得《悬崖之上》里刘浩存的演技和其他一众影帝、影后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张艺谋则说:“她(刘浩存)就是吃这碗饭的,宇宙都拦不住她。” 


张艺谋在选演员方面是笃定的,这不仅体现在刘浩存身上。《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尽管当时周冬雨的演技过于青涩,但在张艺谋看来《山楂树之恋》里的静秋,恰恰是需要周冬雨的青涩才能成全这一角色。随后,周冬雨将金像、金马、金鸡等一众奖项收入囊中,青涩总归走向纯熟,而在最初发现她拥有演员潜质的张艺谋,又一次告诉了观众,在挑选演员方面,他拥有着精妙的把控,而这种把控并不限于女演员。


张艺谋对于演员的挑选是有谋的,他选的演员演得真,也总能火,“谋女郎”“谋男郎”绝非一个空头衔。商业价值、演技认可,演员天分,张艺谋的演员游走于商业和文艺之间,但张艺谋本人却在这二者之间走向了“无谋”。


男女有别 同为演绎

“你有超越时代的欲望吗?”在《十三邀》中,许知远这样问张艺谋。

 

“你放心,人走茶凉。”说出这句话的张艺谋68岁。2020年《一秒钟》上映,上映8天突破1个亿的成绩并不算优秀,尤其是对于张艺谋这样的导演而言。但就是这样一部票房平平的电影,在前期宣传的时候,则说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张艺谋并没有选择一位高人气明星去吸引更多人阅读这部“情书”,而是选择了张译,这个从外形上看就缺少号召力的男演员,用张译自己的话说“我的脸就像是让人坐了一屁股似的”。


在《一秒钟》里,张译饰演的是一位劳改犯,为了塑造该角色,10天内减肥15斤,《一秒钟》传神而出色的演出,让他获得了和张艺谋合作的第二次机会。当有人问张艺谋为什么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选张译的时候,张艺谋只回应了一句话:“张译演技是毋庸置疑!”

 

电影《悬崖之上》里张译饰演的张宪臣,是执行“乌特拉”秘密行动的主要人员,被抓捕严刑逼供的那场戏,张译青肿的脸、麻木的表情,不自觉颤抖的肌肉,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能呈现出这样的表演是张译的天分,也是张译的狠。据说,为了还原电刑的残酷与痛苦,张译本人甚至选择亲自体验了一把真实的电刑。 


对于好的演员,张艺谋总是谦卑的。在做《悬崖之上》宣传的时候,张艺谋表示自己和张译、于和伟谈片酬的时候,并不是很好意思,他调侃说:“谈片酬吧,万一请不来张译和于和伟呢,不谈片酬吧,他们的演技真的杠杠滴,好在最后是‘忽悠’过来了!”


在中国电影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海林看来,《悬崖之上》是近几年张艺谋可看度较高的片子,这不仅是因为剧本,更是因为有演技派的加持,汪海林用了“没明星,有演员”来评价电影中角色。

 

在汪海林看来《悬崖之上》中于和伟的表演是一个高度的体现,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性的特点。越应该动情的时候,他越是表现我没有感情,其实更有力量,特别是男演员,但是没有感情不等于完全部表现。” 


汪海林对于表演的理解和张艺谋对于演员的理解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不管是表演还是演员,讲究的是一个“情感”。在和高晓松聊“演员”这个职业的时候,张艺谋说:“我自己觉得演员是特殊的一批人,他是有特殊才能。他的特殊才能是什么?如果说这是个技术的话,或者技艺的话,就是把理性转为感性,他们(演员)做的就是这个工作。而精妙的就在于,演员是把理性在瞬间转化为感性,在自己成为血肉之躯迸发出来的。” 


都是对理性的转化,情感的演绎,但是在张艺谋看来好的演员仍然分为三类:一种是老天爷赏饭吃,一种是祖师爷赏饭吃,还有一种是两者皆有。

 

老天爷赏饭是天生的,有的人天生就长得好、就上镜,对角色的领悟力惊人,这是先天的条件。而祖师爷赏饭吃是后天的勤勉,利用种种方法去学习、去训练、努力靠近角色,这样得来的结果和老天爷赏饭那群人比着也分毫不差。刘浩存是前者,张译、于和伟是后者,而这也是张艺谋挑选男女主角的区别。


早在拍《幸福时光》的时候,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该公司是《幸福时光》的投资方)总经理余玉熙就透露了张艺谋挑选演员的通常想法:“选女演员,形象是第一的,第二才是能力;而选男演员则倒过来,第一必须是能力。” 


张艺谋近几年的作品,没有利用演员来刻意迎合主流市场,但在十几年前,站在主流市场中心的他,却背上了不小的争议。

 

主流非主流 皆为纯粹

张艺谋最光辉的时候不是年轻的时候,是《英雄》出现,一脚踹开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大门的时候,那时候他的电影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主流。大投资,大明星,大场面,这也成为了后来国产商业大片的基本要素。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国际化的演员阵容,武侠历史,强烈的中式风格,为中国商业片指明了一条出路。2002年《英雄》上映,最终的总票房是2.5亿元,占去全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国产片票房的一半。

 


在《英雄》之前,张艺谋拍的是《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传统、乡土、现实,这是张艺谋骨子里的东西,也是靠这些逐步奠定了自己在国内电影届的地位,然而《英雄》则是他进军国际的野心,所以《英雄》的一切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中国式的奇观,视觉、听觉,包括演员。

 

无名这个角色是张艺谋“求”来的,年轻、冷酷的无名,张艺谋觉得只有李连杰适合,而当时李连杰已经在好莱坞拍戏,也符合张艺谋想要进军国际的想法,但李连杰片酬高,档期满,张艺谋多次电话沟通才让李连杰接下了这部戏,自此大陆、香港、好莱坞的明星聚集在一部电影之中,也成就了这部《英雄》。


但关于这部电影的争议从未停止,《活着》的编剧芦苇曾经就认为《英雄》所传递的内容抹杀了武侠精神,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用大牌明星堆砌出的“失败”。

 

面对这些质问,张艺谋认为这就是一个商业娱乐片,好看就行了,不该上纲上线,他甚至说:“你在网站上,要找潘石屹,得点击房地产,要找张艺谋,只能到娱乐频道。”张艺谋清楚地选择了最适合商业大片的一群演员,更何况这些演员精准的传达了角色。 


张艺谋没有因为《英雄》的质疑而停下,随之而来的是《十面埋伏》,张艺谋是有目的的在做国产商业大片,他也从不喜欢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就如同他对自己的评价,“我闲不住啊”“从不爱惜羽毛,也不装大师”。

 

金城武、刘德华、章子怡,《十面埋伏》的演员选择不仅是因为张艺谋看到了大陆、香港两地演员合作的价值,也是因为《十面埋伏》有香港片方的投资。


商业片就要有商业片的样子,大制作、大明星,但是张艺谋从没有因为商业而忘了自己情怀,甚至形成了一种规律,两部商业片后,必有一部文艺片。《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的《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之后的《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之后的《归来》;《长城》和《影》之后的《一秒钟》。

 


于2005年上映的《千里走单骑》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评为“张艺谋的回归之作”。这部张艺谋花了5年时间思考的电影,男主角选择了日本演员高仓健。张艺谋坦言,请高仓健很大程度上是张艺谋想要完成自己和偶像合作的梦。张艺谋曾邀请高仓健出演《英雄》,但是高仓健本人则表示更喜欢温暖、有情感的内容,因此拒绝了张艺谋的邀请,而这部电影就成了两个人合作的契机。


这不是一部张艺谋自我追星的电影,高仓健的出演,让亲情这个主题在一种语言不通的场景下形成了特殊的张力,着急、温情、动人。这部文艺片上映后,在内地拿下了3000多万票房,尽管当时全国的银幕总量还不足3000块。

 

无论是主流电影还是非主流电影,张艺谋对于演员的挑选则始终贴合着自己对电影的定位。挑演员方面的纯粹,是张艺谋一以贯之的。

 

有谋的演员 无谋的自己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张艺谋捧红了不少人,而他在挑演员的时候更是要经历海选、二选,在二选中有一个小品一直沿用至今,演员都要通过这一关,无论是谁,以至于什么小品,张艺谋说“我不能透露,因为这可是独门秘方啊”。


张艺谋选演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方式,但是他则是一个“从不爱惜羽毛,也不装大师”的导演。


他能导出《英雄》这样的商业大片,也能说出“人走茶凉”后拍《一秒钟》,在商业和文艺面前,他也难说是一个机关算尽的人。

 

倒是王朔的一句话没说错,“张艺谋的生活,可以说就是电影《活着》。他要是拍不成电影,我想,他会痛苦而死。”

 

能拍电影对张艺谋而言就已经是“活着”了,这样看看似乎张艺谋也是“无谋”。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