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整个好莱坞都在用电影表达美国遭受攻击的幻想

作者:J. Hoberman

译者:Issac

校对:奥涅金

来源:《标准收藏》

 

《世界之战》本质上是一部警示录,这部H·G·威尔斯的经典讲述了外星人入侵的故事,是为数不多的开创性的科幻小说之一,其余还包括《时间机器》(1895),《最先登上月球的人》(1901),皆是出自这位多产的英国作家之手。而每一代人都对《世界之战》进行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改编。

H·G·威尔斯火星上优越的文明试图离开它垂死的星球,然后移植到看上去像是英格兰乡下地区的地球上。威尔斯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初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1897年,它将殖民暴行投射到帝国的各大都市,既是对现代大屠杀和科技浩劫的预言,也是人类在精神层面的退步的一个例证。在这部「科学罗曼史」中,大英帝国得到了它的报应,因为火星人摧毁了伦敦及其周围地区。小说的叙述者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援引了塔斯马尼亚人被灭绝的故事,以此提醒读者,在批判那些可能成为征服者的外星人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我们这一物种造成了多么残忍和彻底的毁灭。」 奥逊·威尔斯采取了另一种策略。1938年,也就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威尔斯为万圣节制作的广播剧,采用了一种模仿新闻报道的形式,营造了战前紧张不安的气氛,引发了一次大众狂热,尽管这被人们夸大了,但的确也让威尔斯名声大噪。

奥逊·威尔斯不过在十五年后的电影版本中,现实主义可没有感性来得重要。继《登陆月球》(1950)和 《当世界毁灭时》(1951)之后,为了完成自己夸耀的冷战三部曲,制片人乔治·帕尔敏锐地意识到《世界之战》的历史语境,并通过像变戏法般地用黑白摄影拍摄一战、二战的记忆,由此开始了这部电影的制作, 而后又陡然转成用彩色摄影来拍摄原子弹爆炸后的外星战争。 

《登陆月球》(1950)200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比(奥逊·)威尔斯更接近(H·G·)威尔斯。他的《世界之战》将911事件寓言化,这部电影的完成还得益于汤姆·克鲁斯的突变,他从赫赫有名的流氓转变为充满责任感的大善人——这样的小布什式的转变,与引人遐想的图景——「失踪」的照片,曼哈顿的天际线,灰头土脸的幸存者——形成了对比。(2020年,Epix公司的迷你剧想象着大自然的报复,怪异地模仿了一次流行病,毕竟,在威尔斯的书中,地球就是这么战胜火星人的。) 

《世界之战》(2005)对于这部2005年的《世界之战》,斯皮尔伯格说,「就纪录片风格而言,这是我尝试过的最极端的现实主义的电影。」尽管如此,他还是看着1953年的《世界之战》长大的。后者是由帕尔(1908-1980)和导演拜伦·哈斯金(1899-1984)这两位资深电影人兼匠人制作的。 

《世界之战》(1953)值得一提的是,帕尔和哈斯金制作的《世界之战》是第一部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至今仍是最具影响力的视效电影。可能是作为塞西尔·B·戴米尔的项目,派拉蒙公司在1926年买下了其版权。四年后,派拉蒙的制作主管杰西·拉斯基向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提出了这个项目,但当时他们的合同应该已经到期了。爱森斯坦的好友之一,同样在好莱坞的英国导演艾佛·蒙塔古,认为这个想法很有潜力——尽管他在给威尔斯的信中说,这个故事需要转换到美国:「把火星人扔到美国中部是多么有趣啊……让他们看看繁盛的海军和美国革命女儿会被炸飞的场景!」 

《世界之战》(1953)最后这部左翼、反美的《世界之战》化为泡影了。(几年后,威尔斯与高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根据蒙塔古的剧本制作有声版本。但后来也以失败告终,因为派拉蒙公司宣称自己拥有其版权——大约等了十五年帕尔才重启了这个项目。) 《世界之战》是帕尔拍过的最昂贵的电影,该片拍摄于冷战最紧张的时期。美国人满脑子想的都是世界末日。1952年1月中旬,正值拍摄期间,联邦民防局启动了「美国警戒护航队」计划,这是一场电影巡礼,通过一系列短片在全国各地宣传为核战争做好准备。 

《世界之战》(1953)整整一年,好莱坞都在酝酿着对美国遭受攻击的种种幻想。第一部面世的是艾伯特·朱格史密斯独立制作的低成本影片《大侵袭》,片中,六个市民得知有未知的敌人已经入侵了阿拉斯加,并正在轰炸加州。飞碟也是他们的幻想之一:威廉·卡梅伦·孟席斯的非常大胆的《火星人入侵记》是首部呈现了外星人和他们的飞船的彩色科幻电影,片中一个吓坏了的孩子意识到太空生物来了,并绑架了包括他父母在内的人类。

《火星人入侵记》(1953)《火星人入侵记》在美国上映后不久,在世界大战开始前几周,杰克·阿诺德的3D版的《宇宙访客》为我们的家园提供了一种宇宙感。那些迫降在西南大沙漠的外星人对地球并没有特别感兴趣,他们只是想修复他们的飞船然后上路。 

《宇宙访客》(1953)1953年夏天,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和约瑟夫·斯大林去世后相对平静的时刻,此时,《世界之战》上映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三部电影,《世界之战》全融合了。像《大侵袭》一样(但技巧要高明得多),它描绘了末日毁灭的景象。和《火星人入侵记》一样,这是一部以美术设计和壮观场面为基础的太空时代的恐怖电影,尽管它比《宇宙访客》更具有民族主义色彩,但它也具有行星视角。 

《世界之战》(1953)《世界之战》——与《登陆月球》和《当世界毁灭时》一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特效奖——标志着乔治·帕尔好莱坞事业的巅峰。但在二战之前,帕尔曾被视为欧洲的华特·迪士尼,他一度运作着美国国外最大的动画公司。 出生在一个戏剧之家的乔治·帕尔,作为一名设计师和自学成才的动画师进入了匈牙利电影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搬到柏林,在那里他率先在Ufa工作室使用模型动画,然后走向独立。他的广告《午夜》(1932)就像巴斯比·伯克利那样,在画面中加入了跳舞的香烟,成为了一部还不错的经典。在纳粹夺取政权后,帕尔离开柏林,去到布拉格,然后前往巴黎。他主要受雇于飞利浦广播公司,在荷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制作木偶动画广告,并改编了《一千零一夜》。1936年,《视与听》盛赞他「对电影的稳定贡献」。1939年,他被好莱坞所招募,在那里,他的小工作室与派拉蒙公司合作,致力于三维动画的制作。 

《世界之战》(1953)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帕尔制作了四十多部「木偶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郁金香要开了》(1942),它寓言了纳粹的暴行,展示了一个和平的乡村遭到毁灭,预示着世界大战的到来。虽然帕尔根据苏斯博士的故事制作了两部木偶戏,但最让人难忘的一部也是问题最多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贾斯珀的非裔美国男孩的故事。1949年,帕尔制作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天降横财》,由欧文·皮切尔导演,吉米·杜兰特和同名的动画版的松鼠主演(译者注:英文片名为The Great Rupert,直译为「了不起的鲁伯特」,这只老鼠就叫鲁伯特)。尽管鲁伯特在银幕上的时间有限,但它却创造了电影中的数个奇迹,容易轻信的人都很难相信鲁伯特不是一只真正受过训练的松鼠。的确,帕尔之后的故事片《登陆月球》以其逼真的视效而闻名。

《登陆月球》(1950)《生活》杂志的制作故事曾荒谬地报道说,「重要的科学访客」来到片场,「在涂上颜料的陨石坑周围闲逛,只是想了解一下月球之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但《登陆月球》更多的是与地缘政治现实有关,而不是对外星人的猜想。 在《登陆月球》中,建立月球军事基地这一太空任务的需要是由一个不知名的敌对外国势力满足的;在《当世界毁灭时》中,这个基地又是由一个敌对的外来星球提供的。《当世界毁灭时》聚焦于一颗直奔地球而去的失控的行星。

《当世界毁灭时》(1951)当我们的世界被地震、火山和海啸摧毁时(最为知名的特效场面是时代广场被淹没了),几个美国白人逃离家园,在卫星行星Zyra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明。和《登陆月球》一样,这枚火箭是由私人资助的。然而,在《世界之战》中,军队统治着——或者试图统治一切。 这部电影源于塞德里克·哈德威克读了威尔斯小说的第一句话:「没有人会相信二十世纪中期,有着比人类更高智慧的存在,正敏锐、密切地关注这人类……」故事从英国转换到了南加州,这样可以让洛杉矶被摧毁的场面出现在高潮段落,哈斯金对此特别有共鸣,因为当时他是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的幸存儿童。 

《登陆月球》(1950)哈斯金是一名精通技术的好莱坞全才(在安德鲁·萨里斯的《美国电影》中被评为「颇受人喜爱」),他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短暂地学习过商业艺术,后来当了一份报纸的漫画家,之后又当了新闻片摄影师;再后来,他为华纳兄弟执导了几部无声电影,然后担任了该公司的特效部主管,为此他发明了一种更好的后银幕投影技术,并在1939年获得了奥斯卡特别奖。回到导演行业后,哈斯金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为派拉蒙和迪士尼制作了许多类型电影(黑色电影和西部片),之后派拉蒙让他与帕尔一起制作《世界之战》。 

吉恩·巴瑞在他的第一部电影《原子城》(1952)中饰演一位核科学家,他在《世界之战》中扮演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但很随和的人,他会用假蝇钓鱼和民间舞蹈,更不用说驾驶飞机、与火星人作战以及与当地的图书管理员(安·鲁滨逊 饰)谈恋爱了。这两位主演充其量只能算是二流演员(鲁滨逊和巴瑞很快都在电视圈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尽管这是一个不冷不热的爱情故事,但亮点在于在加州降落的火星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亮点是他们的装甲装置,还有他们细长的身体和蛇形的探测器,所有的微型模型都是由帕尔和他的团队设计的。继威尔斯之后,哈斯金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提到火星人。外星人调查巴瑞和鲁滨逊饰演的角色所藏身的山间小屋的场景,是展现本能的监控的生动示范,斯皮尔伯格在他的翻拍版中重现了这一点。 

在《当世界毁灭时》(电影开场引用了一句圣经)中,帕尔提高了宗教的角度,在这部影片中也是如此,为威尔斯反教权的故事增加了基督教的元素。坚持要与外星人交流的是一位部长,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家。「如果他们比我们更先进,那么他们应该因此离造物主更近,」他在火星人的会令人蒸发的热射线送他去见造物主之前宣称道。主角在一间教堂里避难——他们祈祷「神的奇迹」降临——最后还赞同了当时还未命名的智能设计理论。(电影放弃了威尔斯使用的「自然选择」的这个术语。) 美国已经动员起来,做好了战斗准备。在一段关于全球破坏的新闻短片之后,人们断言华盛顿特区是「唯一未受攻击的战略要地」,是国际抵抗的中心。尽管如此,如果美国人拥有了核弹,火星人就拥有了一种无形的盾牌,类似于当时牙膏广告中所承诺含有的保护性化学物质。他们不可饶恕的攻击造成了大规模的疏散,抢劫和恐慌,直到(剧透警告)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生。哈斯金坚持说,他试图重现他记忆中的旧金山地震的「不真实」:「我想强调人类彻底的无助。」

 《世界之战》做到了这一点,甚至完成了更多。哈斯金指出:「如果俄罗斯和美国开始敌对行动,你可以用俄罗斯入侵来替代外星人,拍出一部糟糕透顶的战争片。」不过,在今天看来,《世界之战》与其说是对核问题的焦虑,还不如说是一种对胜利主义的波普艺术的表现。事实上,电影的前三分之一接近于蒂姆·波顿那部未被充分赏识的1996年版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该片并非改编自威尔斯的小说,而是基于一系列泡泡糖卡片),它几乎完全引用了一个场景——一群雇佣兵把宇宙飞船的陨石坑想象成一个旅游景点:「这就像在我们自己的后院拥有一个金矿!」 

《火星人玩转地球》(1966)总的来说,《世界之战》是一部明暗对比强烈的漫画,拥有着纯粹的奇观,就像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燃烧的天空。火星人流线型的丹麦风格的现代气垫船,就像是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预言;它们优雅地漂浮在洛杉矶市中心的街道上,把市中心变成了彩虹色的废墟。

洛杉矶本地的《先驱快报》对这部电影的评论标题是:「看着洛杉矶在你眼前崩溃吧!」(失败的)战术核弹的彩色蘑菇云预示着乔舒亚灯光秀。在某一时刻,帕尔考虑以3D的形式呈现原子弹爆炸及爆炸后的所有场景。制片厂没有采用这种效果,但《世界之战》在一些选定影院放映时采用了一种早期的立体声形式,即泛音立体声,这种立体声需要使用额外的扬声器来增强特定场景的效果。 虽然《世界之战》的票房比《登陆月球》和《当世界毁灭时》要好,但它的票房远远落后于当年的票房冠军,票房收入仅比《南街奇遇》高一点点。不过影评人们很欣赏这部电影。《纽约时报》称这部电影拥有「高水准的噱头」。《洛杉矶时报》认为它是「最好的科幻惊悚片」,《华盛顿邮报》的影评人称,「在我看来,《世界之战》是当时的《金刚》,」,还说,「寻找青春之泉的成年人不用再找了。」 

事实上,孩子们喜欢《世界之战》——与其说它是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告,不如说是一种娱乐的选择。它为许多汽车电影院的影片提供了模板。当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还是菲尼克斯的一名学生时,他就曾在家中的小房间里放映8毫米版本的电影,收费二十五美分,并且还卖爆米花。 哈斯金接着还执导了帕尔接下来的两部作品——《蚂蚁雄兵》(1954),片中查尔顿·赫斯顿与一支贪婪的蚂蚁军队进行了斗争;以及《征服太空》(1955),该片算是《登陆月球》的彩色版的续集,这次它的目标变成了火星。哈斯金还执导了两部有着奇观的科幻片——《飞向月球》(1958)和《鲁宾逊太空历险》(1964),以及电视剧《迷离档案》中精彩的几集。 

《鲁宾逊太空历险》(1964)与此同时,帕尔自己执导了《拇指汤姆历险记》(1958)、《时光机器》(1960)、《亚特兰蒂斯 失落的大陆》(1961)、《童话世界》(1962)和《博士的七张脸》(1964)。1968年,帕尔和哈斯金再次合作拍摄了《超能力杀手》,这部电影怪异的风格让人想起了那个时代,就像他们的第一次合作也会让人想起当时的时代一样。然而,无论是合作还是各自工作,两人都没有再一次实现《世界之战》那种刻意的宏伟或受人欢迎的大规模破坏的诗意。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